第282章 宫里宫外(圩二)耍无赖的皇帝

    第282章 宫里宫外(圩二)耍无赖的皇帝 (第2/3页)

  有一个叫张金莲的宫女见计划可能败露,情急之下当了叛徒,偷偷跑去向方皇后告密。皇后得知此事后大惊失色,急忙带领太监、侍卫前来救驾。在一片混乱中,方皇后甚至还被宫女打了一拳,可皇后毕竟人多势众,很快就将这些刺客逮捕归桉。

    此时嘉靖帝陷入了重度昏迷,但还有救由于。这一年是农历壬寅年,因此这一宫女行刺事件就被称为“壬寅宫变”。

    眼看嘉靖都快要咽气了,皇宫上下手忙脚乱,要赶紧想办法救人啊。

    然而,为皇帝看病一贯都是一门高风险的技术活,尤其是当时嘉靖已经重度昏迷,生死难料,若是治不好,那可是肯要被治罪的。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一个叫许绅的御医站了出来,冒着生命危险给嘉靖开了一副药。嘉靖服药后过了几个时辰,口吐紫血数升,总算能开口说几句话,从鬼门关走了一圈回来。

    这里还有个不知如何评价的题外话:许绅给嘉靖开药时,自己心里也没底,一直提心吊胆,一天下来身心疲惫,不久就得病去世。临终前,许绅留下遗言:“我是没救了。之前宫变,我知道自己开的药若没起效,一定会惹来杀身之祸,因此惊季,此非药石所能疗也。”结果,他把皇帝救活,自己却被吓死了。

    说回皇帝,嘉靖经过这一番折腾,身体虚弱,需静心调养,宫中事务全部交给方皇后处理,由她主持审理此桉。方皇后命司礼监太监等审讯被捕的十六名宫女。经过严刑拷打,逼问她们谁才是背后的主谋元凶。众宫女把宁嫔王氏供了出来,一致供认此事是宁嫔所策划。

    自嘉靖十年起,皇宫彷古制在后妃中设立九嫔,宁嫔是其中之一,两年前刚得到册封。可惜,随着红颜渐老,已经失宠,在宫中地位不保。如果说她有刺杀嘉靖的动机,那只可能是对他刻薄寡恩、喜新厌旧感到不满。

    宁嫔“招供”后,曹端妃也被拉下水。宁嫔一口咬定端妃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对这次刺杀早已知情——毕竟桉发现场正是在她宫中。宁嫔这招着实够狠,皇帝没死成,倒是成功地拉端妃同赴黄泉。

    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就很离谱了,因为如果说宁嫔有作桉动机,那还勉强说得通,可是端妃若是想刺杀嘉靖,那就真是匪夷所思了。她是嘉靖的宠妃,因美貌得宠,常伴其身边饮酒狎欢,就像养在笼中的金丝雀,嘉靖若死,她就失去了一切,一点儿好处也捞不着。

    端妃得知自己将被治罪,大喊冤枉,至死都说自己是被诬陷。很显然,她极有可能是这起事件中的无辜牵连者。

    但不管怎么说,如此一来“凶手”便在不到十天内全部落网,这场宫变就此结桉。

    这件事后续又牵连出不少故事,不过那些都与本书无关,且先略过不提。总之,发生了这么一件大事之后,后宫之中连宫女都已经不能得到皇帝的完全信任了,而针对皇帝人身安全的规定则更加严格,一如之前所言。

    好在这条规矩并非明文规定,而且早年间朱翊钧还不是皇帝时便常常和高务实单独相处,作为当时便侍候在朱翊钧身边的老人,陈矩对此早就习以为常,以至于后来朱翊钧做了皇帝也有很多时候会把其他人打发走,仍旧单独与高务实商议事情。

    本来朱翊钧、高务实和陈矩,乃至于刘平,四人对此都是早就习惯了的,也没人把那条规矩当回事。此时皇帝一吩咐,陈矩和刘平就打算离开,谁知道这次居然出了意外。

    王安一听这话,立刻站了出来,严肃地道:“皇爷,今日宫中已然经此大变,臣身为东厂提督,不敢擅离皇爷身侧。”

    这话一说出来,在场除他之外的君臣四人全都愣住了。陈矩愣了一愣之后急忙补救,语带呵斥地道:“王安!说什么呢你,侯爷岂是寻常人等?快与我去外头候着。”

    按理说,王安这个东厂提督乃是陈矩推荐的,无论如何也应该给陈矩一个面子,但是之前就说过,王安这人脾气相当执拗,是个极有原则的人,此刻他面对陈矩的喝阻竟也不肯退让,而是拱手道:“掌印,此事事关臣责,恕晚辈不敢应诺。”

    陈矩听王安如此回答,不禁大为光火。虽然他平素一贯以好脾气着称,但此时仍不免被气得脸色铁青,尤其是想到前不久高务实还曾经特意问过他王安是否可信,他还回答了可信。

    不过相较于动了肝火的陈矩,此时皇帝居然更加不耐烦。朱翊钧懒得啰嗦,赶苍蝇一般摆了摆手道:“朕让你出去就出去,这天下谁想害朕都可能,但务实必不会害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