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小侯爷(十四)手段

    第285章 小侯爷(十四)手段 (第1/3页)

    高琏直到说出这番话来,也没有弄明白刚才高渊的安排究竟是何用意。按照刚才高渊的安排,他要亲自去督战河道方面,而手底下则是一水的“杂牌军”,这事儿怎么看都太离谱了,一点也不符合中国历来的传统。

    中国的传统带兵风格是什么?正统一点的是主帅亲率大军坐镇中军或者中路,手底下不说全是精锐,至少也得有一支最精锐的核心。这既是对主帅个人安危的保障,也是把最关键的战略预备队捏在手中,在最关键的时刻放出去做决定一击。

    稍微剑走偏锋一点的则是主帅不领大军而亲率一路超级精锐,亲自去打一场战役中最关键性的战斗。比方说大名鼎鼎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留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自己则亲率玄甲精骑迎战前来解救王世充的窦建德,结果三千破十万、一战擒双王,威震寰宇、天下定鼎。回长安之后,李渊认为二郎战功无双,旧有官职无可酬功,因此特设天策上将以授之,位在三公之上。

    李世民这种领兵风格就属于少数。他是主帅,但却把自己当做全军矛头在用。但是很显然,这样安排的前提是主帅本人得是个六边形拉满的全能选手,在后方可以设计战略,在前线可以领兵冲阵,无论在后在前,都没人能比他做得更好——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忘记,李世民可是多次身陷重围,每次都差一点儿就送命的,战马都死过好些匹。

    如今高渊虽然没把自己安排得如同李世民那样危险,至少他不必亲自上岸指挥布防和作战,而是可以留在河面的战舰上。但相对而言,这已经很危险了,可能陷入东西两面的夹攻之中。

    尤其是这条“戈尔诺普利河”下游的宽度据情报说不过百丈而已,这就更加危险了。这意味着如果河道沿岸任意一侧失守而敌军又携带着重炮,那么至少理论上肯定是能对高渊本人形成威胁的。

    那么,高渊为何要这样安排呢?站在高琏的角度来看,只能说除非大少爷宁可让他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也要给我送一份大功,否则完全没有道理。毕竟此战之大功肯定是夺取吉大港的那位。

    当然了,战功如何评判,最终决定权在老爷那儿。如果老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