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经济与党争(十二)挂路灯可不行

    第288章 经济与党争(十二)挂路灯可不行 (第2/3页)

当初搞这套把戏就不怕大家会让它“过期”。虽然第一次拿这个称号确实要做出不少“特殊贡献”,然后获取方式也比较麻烦——由当地官府推荐、巡按御史查验之后提交内阁,内阁再票拟呈送皇帝,通过皇帝批准者才会被赐“荣爵”。

    但是,只要你拿到第一次了,然后在称号有效期内没有严重违法行为,那么“延长限时称号”就简单很多。这其中有很多种办法,但最为简单的办法就是……捐钱。

    是的,高务实给出了很长一串可以延长荣爵的办法,包括但不限于为当地修路搭桥、兴修水利、出资出力协助剿灭匪患、兴建和翻修学校和考试场馆等等,但其实这些你实在嫌麻烦也没关系,直接捐钱就能搞定。

    捐钱当然也是有标准的,而且说起来其实并不高:在本级荣爵获取地,捐资超过本地去年“中央税”的“百五”——也就是百分之五——直接获得荣爵延长,期限与前次一致。

    比方说,曹文臻是“开封贤士”,那他就不能按照“密县良绅”的档次捐资,而是必须按照“开封府去年上缴的中央税百分之五”这个标准来。

    这里有个新概念,即“中央税”。“中央税”自然是对比“地方税”的,这个“分税制改革”毫无疑问也是高务实干的,连名字都是他直接照搬了穿越前的红朝,毕竟他作为乡镇干部,对这个模式很熟悉。

    当然,抄归抄,两个时代毕竟相差了几百年,生产力、组织能力、基础建设等差距都不可以道里计,因此现在大明的“分税制改革”并不完全雷同后世,不过这个过于复杂,此处就不详述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央税”和“地方税”被分成了两个不同的税种,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咳,总之就是这么个意思。

    按照当前大明的税收而言,经过实学派三十年改革,全国去年中央税与地方税合计已经高达约3400万两,远超改革之前。这其中河南省占比为9.21%,即313.14万两。再具体到开封府,开封府由于是高家重点投资区域(新郑也在开封府管辖内),又占据了全省约37%的缴税占比,故开封府去年总税额为115.86万两。

    眼下中央税与地方税的比例大致在7:3,故开封府去年的中央税实际缴纳为81.1万两。如此也就是说,曹文臻如果是今年来靠捐钱延长十年荣爵,那么他要缴纳4.05万两白银。

    这个比例高不高?其实有点高,但高务实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你去修桥铺路什么的,确实不需要花4万两,但是其中的麻烦和风险呢?

    打个比方,你修桥的时候出现了意外,死了修桥的工匠,那么就会有朝廷派来的人进行调查,看看你是不是没有做好安全防护,甚至故意坑害人家——比如那人曾几何时顶撞过你,现在你故意安排他去做危险工作,图的就是让他送死——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就会有很多的麻烦。

    你是为了“开封贤士”这样一个高大上伟光正的荣爵才做这些事的,结果反而有可能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那岂不是晦气?

    所以,捐钱虽然可能要花费更多,但是它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