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开港前提

    第019章 开港前提 (第2/3页)

高务实可不具备那种改造能力。

    高务实当然也没敢指望打造一个后世天津港那样规模的港口,但仍然需要派人详细考察,综合各方面因素,才好做出最后决定,以免变成第二个月港。

    福建的月港虽然是隆庆开海第一港,也是目前的唯一开海港口,但其实月港的自然条件相当一般。那地方原本是因为走私盛行而自发兴起的一个港口,说起来真正拿得出手的优势其实很让人哭笑不得:地处偏僻,不容易被官府发现,更不容易被官府查获。

    正是因为月港有这个优势在,所以诸如水域面积逼仄、进出港口的航道下有暗礁之类“小问题”就被忽略不计了。

    但高务实是把天津港作为自家产业对待的,而且不是普通产业,他还打算将来能够承接朝廷“南粮北调”这样的大生意,那当然就不能随随便便,今天说搞港口,明天就跑去乱买一块地开始动工。

    建港口不比建码头,不是修几个栈桥就算完事的。除了要找到最合适的天然避风港,还要在港口区进行规划、大兴土木。

    规划这茬相对来说比较好办,高务实当年跟着领导去沿海考察的时候到过港口,大致了解港口的布局规划,虽然这里头学问其实很深,高务实只知道一些皮毛,但他估计他这点水平在这个时代也勉强够用。

    至少,他还知道根据吹流、潮流、波浪流的不同,港口的航道、防波堤轴线、口门方位等都要有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至于港口陆地区域的功能性布局,但凡到过后世港口的人都能说个一二三四来,他上他也行……呃,勉强也行。

    但第三点就厉害了,甚至是高务实现在不着急的最根本要素:刚有港口,什么作用都没有,因为港口本身不能产生任何价值,港口的价值来源于进出港口的船只。

    换而言之,港口本身需要有区位优势,然后吸引船只来停靠,通过港口的吞吐量来实现其价值。

    如果没有船来停靠、上货卸货,再好的港口也毫无作用,纯属垃圾资产。

    所以在修建港口之前,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