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阁老相商(下)

    第146章 阁老相商(下) (第1/3页)

    妙啊!

    张四维听许国这么一说,才发现自己这次果然是灯下黑了,山西镇固然是九边要镇,但由于山西一省在北部单独划出了大同镇和宣府镇,实际上山西镇的兵力并不强。

    当然,这个“不强”也是要对比来看的,山西镇目前的在册兵力约莫7万,实际兵力勉强可到5万上下,放在内地或者某些南方省份,那是很强了。

    然而问题在于,大同镇在册12万,宣府镇在册13万,两镇合计,在册大军高达25万之众!即便是实际兵力,也有十七八万之多,这才是真正的雄镇。[注:参见本卷第140章九边有兵几何。]

    当然,由于目前大明军事重心往“东制”倾斜,蓟镇和辽东的兵力更加雄厚,蓟镇方向仅实际兵力就高达十七八万(其实这个数据包括了除京营以外的顺天府等地区);而辽东在册也有十二万以上的实际兵力。

    只不过,由于李成梁把敢打敢杀的那批人大都收做家丁,导致辽东卫所兵很是缺乏野战能力,多数时候只能承担守城任务,这一点是远不能与蓟州、宣大等镇相比的。

    总之不管怎么说,李如松去山西肯定是升官,但与此同时,他也失去了在辽东立战功的机会。

    这,就是许国所说的打压。

    张四维刚才没想到这一点,主要是“灯下黑”,许国一说他就明白了:皇上似乎也不想看见李家父子一齐立大功。

    不过,张四维对此有些不是很懂皇帝的意思,大明对武将虽然在地位上压制得厉害,但一般来说并不怕武将立功,而且父子同为名将的旧例也不稀奇,最著名的一对名将父子就是张玉、张辅。

    父亲张玉是靖难第一功,其子张辅四平安南,也没见成祖担心他们势大难制嘛。

    哦,不过张玉死得早,难道皇上现在就是打算等李成梁死了,然后再用李如松?

    可是,听说李成梁身体好得很,顿食斗米,似乎不大像是能轻易死掉的模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