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辽河伏击战(下)

    第174章 辽河伏击战(下) (第2/3页)

    当然,按照预定计划,京华的船队应该是在第一批蒙古人已经上岸之后才从几字湾的下游乘着西北风突然杀入,打蒙古人一个“半渡而击”。只是……这场仗不仅是马栋从军之后亲自在第一线指挥的最大规模作战,而且也是一次在配合上要求最严格的作战,他实在没法不紧张。

    这也是他没有适应高务实策划作战的一个表现,比如张万邦这种在高务实指挥下打过仗的将领就很清楚,高务实是个把时间观念看得极重的上司,他策划的作战一向都是一环扣一环,哪一环都不能出漏子。

    这就要求部下们对时间的把控足够到位,否则一环扣不上,整个战场的局势就可能乱掉,虽然未必就会打败,但很可能就没法完成战前的预定计划,导致战果大大降低。

    马栋被他父亲马芳认为平庸,不够有主动进击的气魄,但不代表他没有优点,他的优点就是老老实实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不够主动,在某种时候也就是不会冒进。

    实际上高务实觉得马芳对马栋的不满意,主要来源于马芳总会把自己的儿子当做他骑兵事业的继承者来看,作为主动出击的典范型将领,马芳下意识里觉得不敢主动出击就拿不到战场主动权,继而就肯定被人压着打,那就只能吃败仗了。

    但高务实却是坚持因材施用的人,他觉得马栋可用,别的方面都先不必说,至少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马栋执行命令很坚决,甚至可以说刻板。

    刻板或许不算是个好词,但在军队中,它却一定不是个坏词——普鲁士人难道不是出了名的刻板?

    正义与否先放开一边,单说没有普鲁士的刻板,会有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打得无数军迷心潮澎湃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第三帝国吗?恐怕很难吧。

    所以高务实觉得刻板不是坏事,其在军中更是尤为难得,因此才坚持让马栋赶了百余里的路来指挥这场作战。

    马栋能够感受到高务实对他的器重,而他作为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名将之后”,对于这种沉甸甸的信任,只能以战功来回报,所以由不得他不紧张。

    “参戎,鞑子开始登陆了!”马栋身边传来麻承恩的话。

    麻承恩其实也有些紧张,但与马栋的紧张不同,他的紧张来源于自己终于要有一战成名的机会了——打赢这场仗,自己就可以证明绝不比已经做到副总兵的堂兄麻承勋差!

    同样是一战成名,你可以,我也可以!

    兄弟之间,也是会有竞争的,尤其是麻承恩的父亲麻富已经不在了,这种时候,他更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