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北洋远征(八)

    第220章 北洋远征(八) (第3/3页)

,不过在后世这是个军事方面的常见词。但是常见归常见,很多人其实也不了解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所谓“一个基数”到底是多少。

    本质上来讲,弹药基数是弹药供应的一种计算单位,而基数量是对单项装备规定的一个基数的物资数量或重量。其标准,通常由军队最高领导机关根据国家工业生产水平、部队携行能力、武器的战术技术性能和一般的消耗规律统一规定。

    如果以后世的情况来说明,那么例如:规定7.62毫米半自动步枪的一个弹药基数量为200发枪弹,一把冲锋枪300发枪弹,一门82迫击炮120发炮弹,一辆解放CA10运输车一个油料基数为161公斤,100人份的战救药材一个基数量为9公斤……等等。

    这就是所谓的“一个计算单位”,对枪炮来说也就是一个弹药基数。

    在眼下这个时代,高务实可能是第一个引入“基数”概念的人。原因当然有,主要就是规定弹药基数可以给指挥和保障带来很大方便。

    它既便于上级下达命令、指示和其他行文,又便于各级军械部门计算弹药数量和向上级报告弹药保障程度。使用弹药基数,既能使庞杂的数字简单化和规范化,又利于计算、供应、记忆和保密。

    高家家丁从京华武装家丁制度创建以来,一直都要求学习掌握阿拉伯数字,高务实甚至还引入了小数点,因此很方便用基数这个词来处理后勤工作(毕竟京华的一大优势就是后勤体系)。

    假设有份军令里说“携带3.5个弹药基数”,这道命令就算在传令过程中被敌人发现,敌人也不知道它到底代表了什么意思——欧洲人或许认识3.5,但他们多半不认识汉字,而且他们也不知道一个基数是多少;大明周边的敌人就更不必说了,他们或许认识汉字,但不认识3.5,而且同样也不知道一个基数是多少。

    京华两洋舰队的炮弹基数是10发,这个标准如果放在后世来说那真是太小了,不过在这个时代来说,这个基数标准不算小。

    后世红朝炮兵弹药基数是火炮执行一次任务的标准量,而火炮弹药消耗量的计算单位叫“炮标准”。身管火炮的一个炮标准,弹药发数为一个弹药基数的十分之一;火箭炮一个炮标准相应的弹药发数为一个弹药基数的五分之一。

    通常来讲,一般122毫米榴弹炮的弹药基数是80发,所以122毫米榴弹炮的一次8发急速射,就是一个炮标准。

    高务实当时在县委的时候,陪领导视察过该县预备役的训练,所以他是了解这个制度的。不过后世的情况与现在不同,现在哪有什么“急速射”啊?

    拼死拼活搞了各种火炮技术改进、装填步骤优化,再加上严格的装填训练,京华的火炮射速也就是比同时期的其他火炮(当然主要是指欧洲军队)快一些罢了。急速什么的根本不存在,比蜗牛强一点,能进化到龟速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正是由于射速太慢,再加上这个时代的运输能力也太差,所以京华的炮弹基数就比后世小很多很多,自然也没有“炮标准”一说。

    不客气的讲,实战中能打完一个基数的炮弹都要挺长一段时间了。前几年沿海海盗还比较多的时候,京华剿灭一支海盗,大多数参战舰只甚至都打不完一个基数的炮弹。

    不过这一次打的可不是海盗,是当前的“世界第一海军”,所以高木三还是很谨慎,诱敌编队在他的命令下,准备的炮弹基数高达六个。六个基数的弹药被分为三批,每两个基数为一批,先运到炮位上。后续两个基数在弹药舱待命,负责搬运的水手直接在弹药舱候命。

    “砰”地一声在海面上响起。

    “左翼轻骑兵”号由于战斗准备最早,加上它配备的长重炮使用了最轻的炮弹,仗着射程最远而打响了此战正式接敌之后的第一炮。

    高木三瞥了一眼,又把目光对准西班牙舰队,口中轻声道:“老爷说西班牙海军自诩天下无敌,所以他家舰队甚至敢自称‘无敌舰队’。哼,今日我倒偏要看看,这天下第一的成色究竟如何!”

    ----------

    感谢书友“曹面子”、“单骑照碧心”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单骑照碧心”、“klauszx”、“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以及“业余围观”的7张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