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历史性一刻

    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历史性一刻 (第2/2页)

多复杂的工业化进程,才有了标准化火炮,接下来还需要一批精通炮表的炮兵。

    炮兵的操练,又涉及到主将的治军能力,有没有那个财力去长时间消耗大量银子培养炮兵,解决炮兵们的后顾之忧等等问题。

    一位名将的诞生和一套新式战术的形成,不是一个两个人所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阶级努力的结果。

    曹鼎蛟正是背靠朱舜这些年来的工业化红利,才能一步一步的搭建成了步炮协同战术。

    难道工业派这些年努力的心血结果,不足以抹平双方的差距?

    可以抹平。

    曹鼎蛟缓缓放下了手里的西洋千里镜,只用眼睛注视地平线上奔涌过来的黑色大潮。

    “距离1.5里!”

    “风速4级!”

    “温度低!”

    耳边不停的传来总旗把总们的呼喝,一道道指令从已经培养出战术素养的总旗把总嘴里喊出,指挥每一门05型野战炮的小旗们。

    小旗们根据总旗把总们的吩咐,传达到每一名炮兵的耳朵里,炮兵们不停的对05型野战炮进行最后的调试。

    经过大笔银子的喂养,炮兵们早就对这一切烂熟于胸,熟练的完成各自负责的部分,查看炮表、调整射角、放入铳规等等。

    就像一个个齿轮进行着精密的运转,完成各自的部件,这些部件最终让一个庞大的机械启动。

    一里。

    九百米。

    八百米。

    七百米。

    就在一线骑兵大潮涌到距离秦兵只有七百米的时候。

    大明产生了足够让历史定格的一幕。

    一座土墩上。

    一位青袍将军。

    一马平川的大地上。

    说出一句很普通的命令。

    “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