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战略处的应对

    第五百六十三章 战略处的应对 (第2/3页)

的认知,下定了决心,以后绝对不能对老百姓有任何加派。

    这便是朱舜要让太子朱慈烺亲自参与土改的良苦用心,就是让他成为真正知道民间疾苦的皇帝,而不是何不食肉靡。

    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疏浚土地的一个月时间里,四大晋商之一的王家用极低的价银,把顺天府各个官仓用来赈济村民的粮食,全部倒卖一空。

    官仓里的粮食被卖了,全被东林党官员换成了沙土石子,至于是用来赈济灾民还是给边军的粮食,他们才不管那么多。

    只要能把银子捞到手,别说是官仓的粮食了,就是军粮年东林党也敢倒卖,换来了大笔的银子。

    因为借用了打压太子朱慈烺和工业派的名义,王家用了一个极低的价银,低到了王家掌舵人王大宇这段时间整天笑到合不拢嘴。

    四大晋商之一王家的粮仓,所有的粮仓全都贮存满了,又新建了七八座大粮仓,这才把粮食全部贮存起来。

    与此同时,祖大寿麾下的刘泽洪,也以满桂的名义写了一封书信送到了面粉宋家。

    说是山海关现在很缺粮食,希望面粉宋家能够卖给山海关一批粮食,粮食的数目刚好耗空了宋家磨坊的库存。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洪泽甚至不惜烧了山海关的几个粮库,嫁祸给了满清。

    这封书信也就成了事实,山海关现如今是真的缺粮食了,不过写信的人是刘泽洪罢了。

    主持宋家产业的宋应升,那可是工业派战略处大才之一,立即对书信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开春以前,山海关刚从宋家磨坊拉走了一批土豆面粉,价银方面不用说了,全是以成本价卖给了山海关。

    押送土豆面粉的还是曹文诏,以曹文诏和曹家军的骁勇善战,这一路肯定不会出什么问题。

    这么说来的话,山海关应该不会缺粮食了,一定是有别的原因。

    宋应升放下手里的毛笔,停下书写给曹文诏一些战略的建议,曹文诏自从离开大凌河堡以后,就像一只没了枷锁的猛虎。

    还在为攻下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