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记忆的火光

    722 记忆的火光 (第2/3页)

们必须承认,当年的大顺军军纪败坏,军户需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他们脚下的土地和身后的妻女。”

    几人都遥想起当年那一场血战,孙传庭战死后,潼关军户群龙无首,许多军户相继战死后,甚至都未曾留下一个名字。潼关旧志以及纪念此役的碑文仅仅刻下了对以下这些人的记忆:

    潼关东城守将指挥佥事李继祖,与义军作战至日暮,死于刀下,盔首俱裂。

    被孙传庭罢印的指挥使张尔猷率家丁去守南门,遭义军围攻,身中数十枪,坠马而亡。

    同在南城的监军乔迁高在巷战中被围,最后自刎而死。

    千户袁化龙为争夺西门而战死。

    百户尹君极战死......

    而对潼关更多战死的普通军户的一生,也许仅仅只存在于他们子女的残存记忆中,他们一生的影子也许最终只能存在于家门前、巷子口母亲那永远持续的等待,不会有谁再去纪念和凭吊他们。

    “我们大顺军真的走错了路。”李锦怅然地说,“我们杀人太多,最后不把人命当做一回事,权利爆棚之后,便肆意滥用权利和手中的刀,抢财货,抢女人,在我们还以为自己是正义化身的时候,中原、西北和京畿地区的百姓却早已将我们看成了魔鬼。”

    李锦哀叹了一声,又徐徐说:“可是崇祯也有错,他刻薄寡恩,不管百姓的死活,还不把忠臣义士当人看。你们知道吗,潼关失守后,坊间还流传了这样的一个说法,说是当时处在被我军重围之中的孙传庭畏死,于潼关大战中遁逃了。

    然后就因为战后并未发现他的尸体,所以孙督师的后人没有得到崇祯的封赏。我想说得不是孙传庭到底有没有战死的问题,我要说的是他本应得到的封赏。也许身为他的宿敌,我这么想有些多余,可是我还是要说。”

    说出这些话,连李锦自己也自嘲的笑了,“呵呵,不管孙传庭最后的一败需不需要被崇祯原谅,有功绩的人就该赏,难道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