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千金要方

    第850章:千金要方 (第2/3页)

幸,只因大家还在山脚的探索的时候,怀古诗、咏物诗、边塞诗、送别诗、行旅诗、情诗、山水田园诗和各种意象全被他写到了让人难以企及的巅峰;甚至连怨妇诗也被他给祸害了,谁的闺怨诗赢得了《怨情》?

    大隋文人的绝望之感,杨侗不知道,知道了也不在意,那只是偶尔出口成章,或是哄哄老婆的玩艺而已。让大隋百姓过好日子、有病可医、有书可读才是他的主业。

    此时,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在甘露殿接见神医孙思邈。

    见面过后,孙思邈将一叠厚厚的纸张呈给了杨侗。

    “这是何物?”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大半辈子都活在乱世之中,正因为见过刀光血影,早已不将红尘琐事放在心头。他认为利用有限的精力多研制一份药剂、甄别一个药方、多把一个患者从阎王爷的手里拽回来,便是无与伦比的成就。一张张可以救死扶伤的药方才是生命的真谛,权力功利之心早已淡去数十年,虽然挂着医学院学士之名,可他为让自己的医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年大半时间都在行走天下,体察各种疑难杂症,杨侗认识他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他上疏,感到有点奇怪。

    “圣上,此乃卑职大半辈子收罗到的各种药方,有调理气血方子,也有治疗伤寒秘方,还有一些方子是从古籍之中获得,尝试之后加以整理归纳,并且根据数十载行医经验对其增补删改。”

    “哦?”杨侗连忙低头去看,第一张纸上写着几个飘逸工整‘《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

    看到这几个字,杨侗顿时心跳加快,这难道就是流芳百世、名标青史的《千金方》?

    “正是。”孙思邈微微欠身,说道:“圣上虽未学匠医,但精通医理,比起天下诸多庸医都要强许多,卑职深受圣上启发,将《备急千金要方》分为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分二百三十二门,上面的内容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合方、论、法一千九百余首,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补益、中风、杂病、疮痈、色脉以及针灸等各个方面,尤以治疗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最见疗效。书中收载的五百六十九种药物当中,有一百四十三种详细介绍了有关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等相关知识。”

    “太好了!”杨侗大喜过望,一张张细细翻阅起来,每张开头都写有治疗什么病的如:风寒、中暑、水土不服等等,至于内容他只认得字,写的这三钱、那四两却是双眼一抹黑,啥都看不懂,甚至药材到底长什么模样也不认识,不过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怎么可能会差?他笑着说道:“每个方子价值千金,这名字取得好。”

    “圣上误会了,《备急千金要方》的‘千金’不是这意思。”孙思邈纠正道:“自汉末至今,中原大地战乱不休,使生灵涂炭、百业凋敝,也致使各地医馆一蹶不振,圣上虽然诏令各郡县设置医学馆,然医术之道积弊难返,多处郡县医馆并无名医坐镇,无法做到真正的造福万民。而且天下动荡多年,药方本草部秩浩繁,仓卒之间求检不易,多数郎中面对各种病疾都束手无策,导致无数本能挽救的性命白白逝去。卑职心有所感,是以学有所成之后,一直博采群经、删繁去复,并结合个人经验编撰此书。要是此书能传遍大隋各郡县,百姓面对病疾时,都可以从容检索、对症下药。卑职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言之济,德逾于此,故以‘千金’为名。”

    杨侗心中叹服。

    但凡名垂千古的伟人,必是某一领域臻达巅峰的人,而孙思邈正是凭借这部耗费毕生心血的《千金要方》,被后世尊为“药王”,奠定了他在医学上震古烁今的地位。然而他编写这部书的出发点,却只是单纯的“百姓面对病疾时,都可以从容检索、对症下药。”而目的越简单纯粹,往往会造就出永垂不朽的伟大。

    杨侗已经明白孙思邈的来意,他将重如泰山的书稿视若珍宝的放在桌面上,慨然道:“神医有济世之心,朕岂能秘技自珍?定会交给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