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老子不说话,看你怎么诈

    第870章:老子不说话,看你怎么诈 (第2/3页)

战争,冯盎麾下的这些将军非常认可隋军战力,但徐世绩本身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之前的战场上展露头角,他现在带着精兵不战而退,众人都以为徐世绩怕了。

    在一片欣喜乐观之声中,也只有冯盎始终保持警惕之心,因为他知道这两座县城,对隋朝没有任何损失,但徐世绩却将战线向苍梧方向靠拢,这对冯盎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代表他一旦战败了的话,逃跑的路程也被不断拉长。

    “杨公,你认为呢?”冯盎沉吟半晌,目光看向一名中年文士,此人年约五旬,面白俊郎黝黑,颌下三缕长髯,风姿潇洒,只是脸色异常冷漠。

    此人名叫杨纶,字斌籀,乃是隋文帝杨坚侄子,滕穆王杨瓒嫡次子,开皇年间袭封卲国公,出任邵州刺史,到了杨广继位之后,有人诬告杨纶怨望咒诅,杨广命黄门侍郎王弘查询。王弘不分青红皂白,索性就说杨纶怨望咒诅,认为其罪当诛。

    在这起事件当中,杨集等宗室子弟也受到牵连,初登大宝的杨广在一片喊杀的情况下,顶着巨大压力,以“公族不忍”为由,只是把他们除名为民。

    杨纶被流放于交州始安郡,到了大业七年的时候,杨纶上表,请随军出征高句丽,然而他的奏表被时为郡守的冼宝彻截了,到了天下大乱,一家老小遭到冯氏软禁;冯盎没有什么人才可用,便将文武双全的杨纶拎了出来,以家小要挟,迫使他随军出征,希望他帮自己出谋划策。

    可是杨纶虽然遭到杨广罢黜为民,但他并没有痛恨杨广,因为他知道杨广当时对朝堂的掌控力十分薄弱,很多时候都要受制于人,在关陇贵族、关东士族等等势力对宗亲一片喊杀的情况下,杨广是顶着巨大压力,才保住了他们一命。这也是杨集一直默默无闻,心甘情愿为隋朝搜集情况的原因。

    杨集能够这样,同为宗亲的杨纶又岂能为贼出谋?要不是一直遭到软禁,他早就北上了。

    此时听到冯盎询问,杨纶冷冷的说了两个字:“必败!”

    这倒不是杨纶在泼冷水,而是他真的不看好冯盎,他不仅是知兵之人,还跟杨爽打赢过无数场以少胜多的大战,自然知道决定胜负的关键不是人数。若是全盛时期的冯盎,或许有能力击败这支隋军,但此刻却要凭着一伙乌合之众,去跟一支百战雄师打,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杨纶心怀隋朝,着实可恶!大王,让我砍了他。”深感恶心的高法澄大怒。

    “我本来就是大隋子民,有种你就杀好了。”杨纶根本就不怕死,因为他已经被逼上了贼船,等这伙混蛋完了之后,自己一家子也活不成了。

    与其带着耻辱的反贼之名被朝廷诛杀,倒不如死在这伙混蛋之手,至少还有个好名声。

    “闭嘴!”冯盎眼睛一亮,将愤怒高法澄喝止,看向杨纶道:“杨公何以认定我军必败?”

    “因为我认为必败。”杨纶冷哼一声。

    老子不说话,看你怎么诈。

    一伙乌合之众也就罢了,偏偏连个像样的主将都找不出来。打?怎么打?

    “那你等着看好了。”冯盎冷冷的看了杨纶一眼,面容一片狠厉:“杨公最好安分一些,不然,老子不介意剜出你的心脏祭奠山神!”

    “你赢不了。”杨纶已经无路可退,早就把一家人的性命都置之度外,哪会怕他?

    冯盎也不跟他斗嘴,继续率军前进。

    过了安遂城,距离永业城已经不足五十里,此处地势比较平坦,却有一定坡度,极利骑兵冲锋,这也是徐世绩为这十万大军选择的墓地。

    当冯盎大军绕过安遂,准备向永业城继续进发的时候,徐世绩率领三万隋军,挡在冯盎大军必经之路。

    不大的丘陵之上,一名斥候飞奔而来,来到徐世绩身边:“将军,贼军已过安遂城,距此不到二十里。”

    “传令下去,让三军备战!”

    徐世绩点了点头,用望远镜看向远处,只见天地交接的南方,一条黑线自天地交接之处脱离出来。

    同一时间,冯盎也几乎收到斥候消息。

    “大王,隋军兵马在此备战,必然有所准备,敌情未明,末将认为不可莽撞!”高法澄建议道。

    “嗯。”冯盎点了点头,扭头看向斥候:“可知隋军有多少人马?”

    “回大王,看他们的人马,似乎就是徐世绩那三万士兵”斥候躬身道。

    “好!”冯盎原先还担心徐世绩另有大军接应,但听说对方有三万之众,顿时彻底放心下来,他太渴望一场胜利来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局面了,他不相信这一次,被人数只自己三成的隋军吊打,更不相信毫无名气的徐世绩能够将这三万强兵指挥得如臂使指,挥洒如意。

    如今徐世绩既然摆出阵势,摆明是准备硬扛自己的十万大军,多次败于阴谋诡计的冯盎哪有退缩之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