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飞天神舟坠毁

    第937章:飞天神舟坠毁 (第2/3页)

战,以便我们的骑兵优势发挥出来。谢映登、程咬金、黄君汉。”

    “末将在。”三将应声行礼。

    “你三人兵分三路,由谢映登率一万大军进驻金山郡万安县、程咬金率一万大军进驻金山郡涪城县、黄君汉率一万大军进驻梓潼关。防止唐军从蜀郡、新城北上,若是唐军至,你三人先以坚守为主,探清敌军虚实后,再做打算!”

    “末将遵命。”谢映登、程咬金、黄君汉连忙接令。

    “朕这边率领两万第五军将士和玄甲军、修罗军、飞天军为黄君汉的后援,咱们联合薛万均把新城郡、遂宁郡拿下,进一步压缩伪唐的战略纵深。”说到这里,杨侗向负责情报和传讯事项的凌敬说道:“同时令薛万均分出一部军队进军巴西南充县,威胁新城郡南部和遂宁郡北部,策应我们的军事行动。”

    凌敬行礼道:“喏。”

    杨侗想了一下,又下令道:“传令裴行俨,令其率部进击甘松岭,与我军汇合于汶山郡;同时让尉迟恭进击平武郡,策应裴行俨在汶山郡的行动,两军一旦胜利会师,裴行俨则率领第一军南征蜀郡,尉迟恭则北伐武都郡,与临洮第九军、汉阳尧君素南北夹攻刘弘基部。”

    “喏。”

    “圣上,末将也去安排人手吧。”等到众人纷纷退走,王雄诞有些情绪低落的出言请命,他常年在水上行舟,不但能在颠簸的小船上保护好平衡稳定,也能把自己的行舟经验传授给其他人,经过他的教导,登上飞天神舟的飞天军将士都不会出现‘晕机’现象,因此被杨侗任命为飞天军主将。他原以为飞天军可以在战场之上大展拳脚、立下盖世奇功,可万万没想到只打了一仗,就出现这么多的安全问题。如今要把所有飞天神舟的灯笼通通更换,看这架势,他的飞天军想要在统一之战中扬威,短时间内怕是不行了。

    “去吧,好好安抚飞天军将士。”杨侗明白他的心情,但也无从安慰,毕竟飞天神舟的安全隐患摆在那里,他既不能拿将士们的身家性命去开玩笑,也不能让将士对飞天神舟心存畏惧,从而影响到飞天军后续的发展,所以现在必须统一更换,保证飞天军不再出现非战减员。

    “喏。”王雄诞拱手告辞。

    “圣上,不知末将何时联络唐军将领响应大军行动?”李袭志和刘德裕对着杨侗躬身问道。

    “这个且先不忙,待我们巩固现有地盘之后,到时候李将军、刘将再去联络故人的话,说服他们也会容易得很多。”杨侗实际是有些不太放心李袭志和刘德裕,虽然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关乎统一之战的问题之上,还是不要太高看这些降将的节操为妙,杨侗不否认这时代有真正的气节之士,但这两人显然还没有达到让杨侗放心的地步。

    尤其是在杨侗身边的军队,现在不能说是充足,要是这李袭志和刘德裕复叛大隋,在关键时期把他诱入陷阱,即便不能把他害死,但多少也能构成一定的麻烦,所以就目前来说,暂时还不能过于相信他们。

    只有等到与薛万均的五万大军会师,那么,便是遭到他们出卖,杨侗也半点不怵,甚至还巴不得他们把李世民引来决战。

    ……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杨侗感到十分意外和古怪,当他率军抵达梓潼关的时候,已是突袭三关行动的一个月之后了,但李大亮却说这段时间除了段元哲所部唐军经过之外,没有发现任何敌踪。

    “这就很有意思了。”杨侗看完李大亮这段时间打探到的情报,感觉很是异常。

    其他还好说,让他感到啼笑皆非的是蜀郡还给李大亮送来了一次粮草,虽然数量不多,与往常相当,但白给的东西,李大亮也没理由不要。而伪唐王朝的表现却耐人寻味了,给人的感觉是对隋军的行动毫无察觉,而段元哲也仿佛是自发行动似的。

    杨侗把手中的情报递给了一边的房玄龄,十分疑惑的说道:“李世民不会是认为凭借段元哲那一万士兵,就能把我们打退吧?”

    杨侗的一系列行动已经过了这么久,李世民没有理由不知道,否则也不会在各个关卡驻扎那么多军队了,关是白水关,他就安排了五千名士兵,可见他事先也意识到三大险关的重要性,按正常的道理来说,他应该十分重视这三大险关,并与这三关有紧密的联系方式才对。可事实上,李世民仿佛遗忘了一般。

    这太不对劲了。

    “李世民不可能如此不智,不过要是有人希望段元哲败亡,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房玄龄向一边的李袭志问道:“李将军以为如何?”

    “房尚书恕罪,末将委实也猜不透。”李袭志仔细的回顾了片刻,又说道:“李世民新决意还没传到白水关,三关即已告破,自那时起,末将便与成都方面失去了联络,实在不知李世民现在的真实用心,更不知道究竟是何人在主导这几个郡的军事。不过夏侯询、段元哲、封策等人虽是李世民的心腹,可他们以前也只是李世民麾下中级武官,和其他人并没有太多瓜葛和个人恩怨。段元哲只是一个小人物,不至于有人在国难当头,拿上万名唐军将士为段元哲陪葬,简单来说,段元哲还没这个资格。”

    “李将军、刘将军或者可以想想,那段元哲若是死了,什么可以受益?”房玄龄继续问道。

    “段元哲肯定会和一些人有利害冲突,到底是何人就不得而知了。”李袭志和刘德裕都明白房玄龄的意思,但他们一直在外面领兵,一不是唐朝中枢人物,二不是李世民的嫡系将领,是以对如今的李唐朝堂利益纠葛不太清楚。

    见李袭志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杨侗便问道:“玄龄,你怎么看?”

    “微臣虽不敢断言,但唐朝这位中路军主将,恐怕在伪唐朝堂颇有地位,并且看不好伪唐王朝,甚至巴不得伪唐早一点灭亡。”

    房玄龄言外之意十分明白,段元哲虽是一个小人物,但他麾下的万名唐军士兵一旦分派到三关之后,就能给隋军造成极大的麻烦,而伪唐朝廷前来迎击这路隋军的主将欲致段元哲为首的唐军于死地,继而加速唐朝的灭亡,是以按兵不动,坐等段元哲败亡。

    杨侗虽也不知房玄龄所猜是否为真,但要是有这么一个人在伪唐那边消极怠工,对大隋百利而无一害,他向身旁的李大亮问道:“各方谎报人员可有所获?”

    “回禀圣上,末将派人遍查了方圆五十里,都没有察觉到大量唐军的痕迹。”李大亮说道:“我们询问一些降军将校,他们也是语焉不详,他们甚至不知道唐军是否有主力大军。”

    “意思是说,大家都认为段元哲是一支孤军?”

    “正是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