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秦国前景

    第三十六章 秦国前景 (第2/3页)

又怎会不开心呢。

    只不过,李阳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他这条政策一但得到实施,那么等于是还富于民。

    大秦每年赋税之多,是天下百姓的两倍,将这笔赋税的一大半通过工程劳作的方式,返还给百姓,足够让百姓家家皆有余粮。

    百姓不用挨饥了,而且通过劳作赚得了钱财,自然就会想改善生活条件了,介时便是手工作坊兴起的时候了。

    如此一来,商业还会远吗?

    而且,饱暖思“银”意,大家会多生娃,人口也会急剧增加,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李阳并不打算这个时候就把这些事情,这个时候就讲出来,因为他明白,任何政策的实施,都需要在社会需要的前提下,才能得到认同和支持,反则只会令人匪夷所思。

    就好比,今日所提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如果不是国库无存粮了,如果不是税赋征无可征了,他这种后世借鉴而来的先进策略,是不可能得到皇帝和满朝文武认同的。

    这一切,皆是因为大秦无路可走了,所以不得不选择走李阳说的这条变革道路。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秦朝确实是一个历朝历代最适合改革的朝代。

    因为六国刚刚统一不过十年时间,什么都是新的,什么都是跟以往不同的。“皇帝”这个称呼是新发明的称呼,郡县制也是新创的,还有度量衡、文字,各种政策无不是在颠覆着以往的旧社会,旧制度、旧形态、旧思想,而且秦时各种规制也还不完善,甚至百姓可以颂贺平民万年无疆,见皇帝而不跪。

    这一切,都说明着,在这个时代,只要符合皇帝的志愿,符合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一切皆有可能。

    而反过来看,在后面的其它朝代,就难办许多了。各种完善的制度,各种祖制,特别是根深地固的封建思想,无不是在限制着新思想、新政策、新变革。而且,深受长久的封建思想迫害,百姓也跪久了,在漫长的封建历史长河中,连站都站不起来了,新思想,新理念就更无从谈起了。

    李阳知道,大秦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时代,因为它具有创新的政治土壤和环境。

    它就和新中国一样,刚刚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乱,是一颗刚刚诞生的新星,是不将一切旧思想、旧制度放在眼里的新帝国。

    更重要的是,李阳还知道,秦始皇是一位有着雄心壮志的君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