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风流儒雅亦吾师

    二十六、风流儒雅亦吾师 (第2/3页)

    “坐诊看病要写好诊籍,先记录好病人的基本情况,然后再记上其证候以及诊法,然后再附上开好的药方,如果是复诊的病人,可以在之前的诊籍继续记下去,这样慢慢地就积累很多药方,以后再加以整理,分类,遇到类似病状的还可以拿出来参考。”

    易无期说完后,在诊台下方抽出几卷简牍出来递给公孙彧,公孙彧打开其中一卷来看,只见上面这样记道:患者溪头村徐如,男,证候为少腹痛,病因乃得之酒且内,切其脉深小弱,其卒然合合也,是脾气也,右脉口气至紧小,见瘕气也;诊断为遗积瘕。

    再打开另一卷,上面记道:木匠老牛,男,无病身无痛,病因乃得之流汗数出,炙於火而以出见大风也,望之,杀然黄,察之,如死青之兹;诊断为伤内关,此伤脾气也,脾气周乘五藏,伤部而交,所以至春死病者,胃气黄,黄者土气也,土不胜木,故至春死。所以至夏死者,脉法曰“病重而脉顺清者曰内关”,内关之病,人不知其所痛,心急然无苦,若加以一病,死中春;一愈顺,及一时;其所以四月死者,诊其人时愈顺,愈顺者,人尚肥也。

    公孙彧看完后,顿时大悟,原来医术除了师父传授解惑之外,还可以用这种方式慢慢积累的,于是将诊台下面的十几卷诊籍拿出来翻开看,看完一遍又一遍,易无期看他看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不由开心地笑道:“彧儿,我这里的诊籍足足几大箱,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拿回去慢慢研究。”

    “使不得啊,老伯,这可是你一生的心血,我那能随便拿去看。”

    “我的师公仓公曾拜你曾祖为师,我们可是同门同宗,你拿去看看也无妨。”

    “但是这些不是我们公孙家的啊,都是仓公在阳庆公那里学的,我不能随便拿去用。”

    这时卢福也插一了一句说:“老弟,看得出易老伯很喜欢你,不如你拜他为师,你就可以用这些诊籍。”

    “卢大哥,我当然想拜易老伯为师,只是不知老伯同不同意。”

    易无期听完哈哈大笑:“彧儿,只要你愿意,我可以传授给你。”

    卢福听完后忙催促公孙彧:“老弟,快快给易老伯磕头,叫声师父,快快。”

    公孙彧也心领神会,马上跪下给易无期磕头:“谢谢师父!”

    “起来吧,起来,我腿脚不便,你自己起来吧,不用多礼。”

    “师父,那你把你的诊籍都给我,素素呢?她也要看啊。”

    “素素跟我这么多年,她都记了很多方子了,这个丫头啊,头脑好使,只要给她看过了,她都能记住,她现在不单学我的医术,还得到白沙村黄婆的真传,今天她这么急着赶过去看黄婆,估计是有些东西还没搞明白,过去问她。”

    “黄婆没有其他传人吗?”

    “没有,她早年是跟随丈夫在太白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