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八、出游

    二百二十八、出游 (第2/3页)

说的对,不过我还是认同公孙叔叔的说法,因为公孙叔叔不会骗我。”

    张贺点点头说道:“你既然有这样的认识,证明你长大了,不管怎样说,你都要去凭吊他;他是在湖县的泉鸠里自尽的,墓地也在那里,还有你两位叔叔也葬在那里;墓地经常有一守墓人在那里为太子守墓,他叫叫蔡进然,早年也是和我一起在你祖父下面干活的,他是湖县本地人,我这就修书一封,你也带过去给他看。”

    张贺还是有点不放心,于是在问杜佗:“你父亲也同意你一起去吗?”

    杜佗斩钉截铁地说道:“当然,父亲说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要多出去走走,我一说他便同意了。”

    这样张贺才放心地说道:“好,好,那你们去吧。”

    三人从彭长青那里挑选好马匹和长剑,带着盘缠和干粮就出发了,当然,出发前,彭长青已经详详细细地跟他们说怎样走,怎样跟陌生人打交道,怎样走江湖等等细节都跟他们说。

    这天一早,三人便从安门出宫,一直往东走。都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三个放飞的少年,快马加鞭,不用两个时辰便来到白鹿原上的霸陵。

    霸陵也称灞陵,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它是汉文帝刘恒和窦皇后的合葬陵寝。西汉大多帝陵都在咸阳原上,有高祖的长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阳陵和武帝的茂陵都在长安西北面的咸阳原上,唯独文帝的陵寝在长安城东南面的白鹿原上,甚为奇怪。

    听到刘病已在嘀咕这个问题,一向满腹经纶的杜佗忙说道:“听父亲说过此事,说是文帝的太后薄太后乃高祖的妃子,不能跟高祖合葬,只能葬在白鹿原上;文帝是出了名的孝子,他说去世后都要陪着母亲,于是便葬在白鹿原上的灞河边,取名霸陵。”

    刘病已点点头笑道:“原来如此,看来文帝是大孝子,我们一定要求祭拜他。”

    张彭祖也忙说道:“那肯定要求祭拜,病已,你知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