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禹河故道

    第八十三章 禹河故道 (第2/3页)

    王景勘测地势,截弯取直,加固险要堤岸,疏浚淤积河段。自此黄河决溢渐少,进入安流期,决口现象大为改善,这一次的改道,也是具有显著成效的一次,此后八百余年再没有过改道的记载。

    ……

    再往下的记载就到了南宋,凌轩没有看下去,而是若有所思的看着我,认真的开口。

    “韩川,既然你说这雕像的地点与黄河改道有关,同时这雕像还与陈庆之脱不了关系,陈庆之是南北朝人氏,所以说在他之后的黄河改道记录可以不作考虑,我们只需要往前寻找就好了。”

    我在梦境中所见到的千年前的经历还没来得及告知众人,因此他们现在并不知道这陈庆北伐之战的根源,居然又是那关山弱水的千年纠缠,不过凌轩的思路倒是很清晰,他的说法一点没错。

    如此说来,我们要找的地点就在这几处之中。

    春亭却不太满意,他想了想,吩咐薛楠仔细的进行查阅。

    “薛楠,你看看关于黄河改道最早的记载起源于何时?”

    薛楠闻听,埋首于桌案上的记载,认真查阅,终于找到了最初的记载。

    “春亭,最早的记载应该是出于《尚书·禹贡》。”

    通常认为,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河道是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黄河河道。

    禹贡一书认为其“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磔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用今天的地名来描述就是:自积石山导河,曲折流至山、陕交界的龙门,南到华山的北面,再向东经过洛河转弯处,达到浚县附近的大伾山,向北流入大陆泽,又向北分若干条支流,然后注入渤海。

    亓芷这时候指着另一旁,好奇的问道。

    “那这个不算么?”

    我们看去,原来那是另一段记载。

    传闻在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山海经·海内西经》曾有记载“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