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1)

    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1) (第2/3页)

面上,沒有谁敢不尊重民意。

    而他们斗争的开端,便拿刘裕开刀。

    由于之前,他们已经闹过一次了,那时候谢家出面,把刘裕保了下來,本來以为已经沒事了,因此谢家上下都沒有注意到这儿,连老谋深算的谢安都沒有想到。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从來是斗争里最重要的一环,而他们上次攻击刘裕,主要是纠缠于刘裕是不是算立功,而这事儿实在办的太不地道,太不干净,因此虽然声势浩大,却并沒有多大的影响,谢安也只是付诸一笑。

    但是这一次,显然反对势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刘裕主动拜会谢安后一天,一个之前并不有名的官员,江州司马许伟,上书天子,弹劾刘裕。

    这份奏疏其实文采很一般,估计也不可能成为千古名疏,也不像某些人那样,弹劾人一下子就列了几十款大罪,而是很短的一篇千字文。

    弹劾刘裕,自然是要列罪状,简单说这封奏疏给刘裕安了四桩罪。

    第一桩,是说刘裕虽然父亲曾经是小官,可是父亲死后刘裕和姐姐就在沦陷区生活,长期和敌人生活在一起,据说氐人的话,鲜卑语,匈奴语,都比官话说得好,而且大部分朋友,都是胡人,这样一个人,居然成了朝廷的高级军官,手握天下最精锐的北府军,而谢安,谢玄,作为主帅和主管军官,居然让这样的人在短短几年之中,就从平民混成了军人,再当了军官,参事,并且一路擢拔,实在是有违常理,这样的事情,他许伟实在是看不懂。

    第二桩罪状,是刘裕的姐姐,现在还在敌人占据的凉州活动,有人亲眼在姑臧看见了她,而这样一个唯一亲人都不在国内的主要将军,能够被信任吗?

    第三桩罪状,是刘裕在率军撤离的时候,敌人的追击部队,不追,不退,就是死死跟住了刘裕,许伟说,自己不懂军事,可是追击的话,如果有利就当追上去打仗,如果不能追也该退却,那么缀上,却打也不打,退也不退,实在蹊跷。

    如果就算这样,也就罢了,可是许伟还查出,那追击部队的主管王思,却是当初和刘裕有点关系的,本來也是北府军的低级军官,后來叛变了,加入了秦军,而这样一个人,刘裕却并沒有和他划清界限,而是继续有來往,这样的行为无异于通敌。

    第四款罪状更有趣,说刘裕长期出入谢安府邸,每次都是满车进,空车出,而巧的在于,每次他进去后,官职就被擢升一次,许伟说,他宁愿相信这是巧合,一定是巧合,高风亮节的谢丞相,是不会做出这种事情的。

    这还不算完,最后许伟还表示,他和刘裕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也知道刘裕是难得的青年才俊,但是正是这样,才必须高标准要求,如果不幸他冤枉了刘裕,愿意承担诬告之罪,但是如果不幸言中,则希望朝廷明正典刑。

    这份弹劾的奏章一出,那真是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