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变徵(3)

    第十七章 变徵(3) (第1/3页)

        段业知道,这人头税这种东西,在这片土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骤然废掉,当然对于百姓来说是好事。但是段业也不可能去当慈善家。

    该收的税,肯定是要收的,不然拿什么去打仗,建设,做福利,做慈善?

    段业当年在那个年代,也是经常看yy的,那里面,很多主角来钱仿佛都很容易一样,几乎伸手就有。可是,有钱,对于见解和视野领先时代很多的段业来说,想搞点钱,其实也不难。

    但是问题在于,自己的钱,是自己的钱,是私钱,官府的钱,那是公款。

    如同很多穿越前辈那样,公私不分,把自己赚的钱来捐助官府,豢养军队,那不是不行。但是段业却不愿意这样,甚至很反感这样。

    公私不分,那迟早是要出大问题的。

    段业更愿意建立制度化的办法,让官府可以合法的,不太加重民间负担的情况下搞到足以维持并且发展的钱,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长远之策。

    百姓就那么多百姓,土地也就那么多土地,真正想收到更多的税负,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搞清楚民间财富的分布然后设定一个很好的比例。而摊丁入亩,无疑就是釜底抽薪的办法。

    现在这个年代,由于战乱,固然大笔土地荒芜,段业也透过鼓励开荒,招揽百姓的办法,让这些土地不至于常年不能创造价值。

    但是剩下的土地,其实几乎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上,他们的土地绵延千里,他们的长工众至千万,当地几乎所有人,都在为他们打工。

    至于江南就更严重了,豪门士族,几乎垄断了土地。而一旦垄断土地,也就垄断了整个社会的资源,偏偏现在的税法,他们根本不用交多少税,而那些本来就很苦的自耕农,却得缴纳对他们来说负担很重的税负。

    这样下去,后果可以想见,只会造成大量的土地兼并。

    加上一有战争,灾难,农民无法生活,唯一的办法,就是卖儿卖女卖土地,以至于段业经过调查,才发现凉州如今可耕种的土地,居然也是百分之一不到的。

    当时,刘穆之和张衮忧心忡忡的把这个消息告诉段业时,段业也是很震惊的。但是,光震惊没有用,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解决问题。而且,刘穆之主张的严刑峻法,在段业看来,并不可行。不涉及经济利益的事情,透过法规来限制,是个很好的办法。可是这种和大笔利益相关的,你想用法律来禁止那是办不到的。更何况,法律本来也就是人订的,而且一般都会有可以灵活解释的空间。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兼并土地没有实质性的利益,自然他们就不会主动去兼并了。经济结构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不灭的真理。

    具体来说,摊丁入亩就是可以用来缓解土地兼并危机的好办法。当然段业必须说,他知道这个办法,还是跟满洲鞑子学的当然了,满清统治者可没有那么好心,他们之所以要这么做,完全是因为如果不做,他们就要遭遇灭顶之灾,而和段业在自身没有受到任何威胁时候主动的积极的去做,是两回事。

    满清时代,他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