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置身局外

    第八百七十二章 置身局外 (第2/3页)

方略之时就已经有了答案,那便是借兵力雄浑之势最大限度的压榨对方的生存空间,靠着自己优胜的实力逐步蚕食!无论是在战场还是民生之上刘毅都要将自己的优势渐渐扩大,这是不容更改的原则亦是众人精心商议之后的一致决定!此原则肯定是不会错的,可自己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之中是否有着一味求全的地方?又是否将主要精力用的太过分散?邺城之中的朗生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句话刘毅早就耳熟能详,当他让自己不存得失之心跳出战局之外来思考战局的时候,还是有了不少的新的认识。眼前虽是两处与曹军作战,但燕军的主要方向却还在青兖之间,四个字便足以概括其作战目的——歼敌主力!为了实现这个主要目的,所有的一切军事手段必须为其服务!

    从这个角度而言,自己做出的立刻对青州于禁发起攻击的决定还是正确及时的,调动几乎所有的一线精锐参与攻击也可说是上策,倘若首战能够拿下于禁的青州营对曹军士气将会是及其重大的打击,之后的兖州作战亦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这一手出兵青州应该可算得上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向!当然错失之处也并非没有,权衡大局之时他对汉中雍凉的得失有些太过看重了,而对曹军青州营更有了求全的心理,只想着以泰山压顶之势将之一口吃下达成此战的全面胜利!

    倘若将此时的天下大势比作一盘棋局,那么刘毅的子力配备已然具备了厚重之势,敌方使出妙手意图将形势翻转乃是必然之举,完全不需要对此有着任何的惊讶与负担,只需沉稳应对即可,只要主攻方向能够获得突破,其余各处舍弃一些利益又有何妨?曹操放弃青州岂不也是出于这个目的?他的应对出在自己之前,想必于文则的行动怕也要抢先燕军一步,这一战能够全歼青州营固然可喜,但只要伤其大部自己的战略目的亦可称得上实现,强求最好的结果反而不美。

    当然法乎其上取乎其中,给各军提出的要求是不可改变的,刘毅要去提升的乃是自己的心境,要能与他今时今日的地位相契合。当年他动不动就会挥动血龙戟亲自冲锋陷阵如今这样的情况便绝少出现,这也是一种心境的提升,身为军中之魂,他可以增强士卒战力士气的方法未必便只有身先士卒这一条道路,手段总是多种多样的。

    有着这样的一种心态再去对眼前的战局做出细致的分析,大局便能看的更为通透,青州幽州之处燕军的作战只有一个字就是攻,攻便要连绵不绝,其势如火,无论是兵力还是战前的准备燕军早已有了做到这一点的雄厚基础,而在汉中亦是一字可解,拖!给予张虎的战略思想便是将曹操大军拖疲拖垮,只要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付出一定的代价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包括汉中与雍凉二州的得失在内!当然不论前者还是后者刘毅都只会将自己的战略方向传达给统军大将,具体该如何实施便要由身在一线的他们来随机应变了,他亦会减少干涉之处。

    主战方向可以确定在青兖之间,刘毅就要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此,这一回他甚至是站在于禁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为其设计了种种脱身之法,对照眼前燕军已然开展的攻势,想要脱身并不简单,至少一场大战是难以避免的,现在关键问题就在于燕军在这场大战之中能够给曹军带来多大的损失,这亦是下一步兖州之战方略的重要依据!不过以此时的通讯手段,刘毅的所有想法都要看临阵的大将们能否领悟了,而对自己的这些麾下朗生向来信心十足,此次也不例外!

    如今在汉中这个局部曹操的兵力处于绝对上风,无论是张合的虎卫军还是张辽的燕云军还有着一段距离,而在卢县与肥县之间占据兵力优势的依旧是曹军,合徐晃龙骧军与麴义烈火军之力不过十二万人马且可用之于大战之间的还要稍少,而单单于禁所部便足有十万之众,还要加上曹仁乐进统领而来的数万援军!不过与此之处他们可不能似曹操在汉中那般肆无忌惮,眼前的优势只是暂时,燕军援军一到这个形势就会彻底翻转,相比对方更为急切的反而是于禁等人。

    常言道英雄所见略同,在战局的应对之上同为五子良将的徐晃与乐进二人就想到了一处,公明稍作判断便领大军放弃攻击肥县而抄小路赶往其北方的莒县,他在半途收到白斧情报的事情乐文谦并不知晓,而他能够判断出徐晃转变攻击方向就是根据纪灵等人对肥县的攻击力度,龙骧营后继兵力的跟上显得有些缓慢,再详查此处周围地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