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孟生梦鱼

    第三十七章、孟生梦鱼 (第2/3页)

,我担不起难道孟兰担得起?”邹固质问道。

    “孟兰可以试试。”孟兰与邹固四目相对,语气却是很平静。

    珏山,小学塾。少年邹固伐竹,少年孟兰研磨,中年子丑提笔写下“夫惟道义,天道在前,仁义于后。得道义者,上承天道,下得民心;失道义者,天不遂意,民不归心……”

    少年孟兰歪着脑袋瞧啊瞧,念了出来,引得伐竹的少年邹固也过来了。

    “先生,我要研磨,我不伐竹了。”少年邹固苦着脸说道。

    “先生,我不伐竹,我要研磨。”少年孟兰争执道。

    两个弟子在耳边吵吵嚷嚷如麻雀,子丑实在写不下去了,于是说道:“先生考考你们,谁答得好,谁就研磨;答得不好就罚去伐竹。”

    “好。”少年邹固与少年孟兰异口同声答道。

    “这道义二字,作何解?”中年子丑问道。

    少年邹固与少年孟兰又开始吵吵嚷嚷,都要先答。

    “我是师兄,我先答。”少年邹固说道。

    “既然你是师兄,就要让着我,这是礼。”少年孟兰寸步不让。

    少年邹固又说:“孟兰都说了是礼,那你要尊重师兄,要我先答。”

    子丑摇摇头,劝道:“固,你是师兄,要让着兰。”

    少年孟兰朝子丑拱手,还不忘朝少年邹固拱手,然后说道:“先生说了道义二字,道是天道,义是仁义。所谓天子,那便是天子,所以仁义,那便是黎民。道义二字,是要爱天子,也要爱黎民,这样才能做到上承天道,下得民心。”

    子丑满意地点点头,又让邹固回答。

    少年邹固气鼓鼓地捡起篾刀去伐竹。

    又过了几年,两人都到了及冠年纪。

    “固,兰,”子丑喊道,“你们二人今日出去游学。”

    两人背着诗书,一齐朝子丑拱手。

    “固,你是师兄,要让着兰,”子丑又说道,“兰,你是师弟,要谦逊一些。”

    “好。”两人又是异口同声,然后结伴走出珏山。

    珏山外有一处僻里就叫珏山,两人珏山僻里停留了数日,与一位自称是中山王室没落子弟名为子修的才子结为好友,那子修对两人的言论很是欣赏,于是请两人下榻家中。子修虽然是中山王室没落子弟,但家境殷实,为人阔绰。

    两人欣欣然而去,要么谈论诗文,要么抚琴吹埙,要么结伴出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修说道,“两位高才,不知师从何人?”

    “家师子丑,山野中人。”青年邹固回答。

    青年孟兰纠正道:“我家先生有大才,只是还未出世。”

    子修笑道:“确实没听过,不过或许真有治世之才。”

    三人在河边遇见了一个泛舟采莲女子,准确地说是一个名为玉婉的泛舟采莲女子,模样清丽,青年邹固、青年孟兰都爱慕不已。

    “那是玉婉。”子修说道。

    于是青年邹固取了一张六弦琴就地抚琴,子修吹埙,青年孟兰和歌。歌曰:

    采莲采莲,其叶田田;拟作莲叶,任卿采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