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转战河南

    第一百九十一章 转战河南 (第1/3页)

    时间如梭,转眼间时间都来到了大明崇祯六年。

    大明崇祯六年,这位少年天子也是逐渐的操控了这个老大帝国六年了。

    六年时间里,崇祯面临了初登大宝的惶恐不安,那句“勿食宫中食”是他当时境域最好的写照

    六年时间里,崇祯也经历了用尽心思,斗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九千岁魏忠贤。当时的他可是少年天子,意气风发,颇有中兴之主的雄姿。

    六年时间里,崇祯也经历了平台召对的激动,袁崇焕那一声声的平辽,在崇祯听来,仿佛是世界上最为悦耳的丝竹。

    六年时间里,崇祯也经历了金军扣城的极度危险,甚至是极度耻辱,自己一直自诩中兴之主,却被现实啪啪打脸,京城自土木堡之变后,再次被围,自己皇帝威严扫地,不得不仓皇下发勤王命令,十分狼狈。

    六年时间里,崇祯也经历了登莱之乱,这不同于其他的普通的农民军叛乱,这是自己的军队,有组织成建制的背叛自己,开始另起炉灶,想要推倒自己家的百年老店。崇祯皇帝一直觉得自己还算是个得道者,没想到也开始有自己的臣子背叛自己。

    六年时间里,崇祯也经历了零零星星的各地百姓叛乱,在官军招抚并用的情况下,可是叛乱的百姓却是越来越多,规模也是越来越大,是臣子办事不利?是招抚政策不对头?可是罢免了那么多的官员,剿抚不断变化,却没有任何的起色。

    六年的时间里,大明这艘历史绵长的破船,虽然谈不上到沉没的那一天,但是也确实是到处漏水,让补船的工匠忙的筋疲力竭。

    崇祯最为欣慰的是,他并不孤独,他手下还有着出色的将领,在给他希望。

    洪承畴,杨嗣昌,这些战略方面出色的将领,“四正,六隅,十面张之策。”都显出了出色的作用,压缩了农民军的生存空间。

    曹文诏,卢象升,袁朝,这些出色的战术将领,如同一个个救火队员一般,扑灭一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