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他山之石

    20.他山之石 (第2/3页)

不会因言获罪。”

    韩熀略作迟疑,最终选择开诚布公,直言劝谏道:

    “臣的意思是应当重新普查人口,测量耕地。”

    左战没想到韩熀是个愣头青,竟然敢出头挑破明朝的脓包,拍手说道:

    “韩爱卿言之有理,从太祖高皇帝立国,至今已有二百五十二年,这期间人口怎能没有增加?万历初年由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全国耕地最高为一千一百六十余百亩,怎么现在只剩下七百四十余万百亩?”

    左战的问题已经很直白了,众人心知肚明却不敢答话,气的左战暗骂他们沽名钓誉。可是转头一想,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明朝土地兼并的始作俑者就是朱元璋,他的皇嗣们不仅有俸禄,还有封地呢!玉牒上那几万人就得占据多少田地,再加上自己的皇庄,这才是根本问题。全国能开垦的耕地就那些,可皇家的田庄越来越大,其他官绅也效仿兼并,可不就是越来越少。那些依附在皇庄、王田、私产下的佃户是不需要缴纳赋税的,那户部统计他们干嘛?

    左战心想这个问题太大了,现在还是不挑破这个脓包的时机,万一辽东战局不顺,自己势必将众叛亲离,所以必须忍耐,于是说道:

    “韩爱卿的提案涉及我朝立国之根本,以后休要妄言。眼下先把朕的皇庄拿出来安置流民,关外按人头把耕地发给军户和佃农。这两项工作一定要把好关,有虚假瞒报者不论职务、身份,一律抄没流放。

    另外,灾情之所以影响这么严重,除了天灾还有人祸。朕自幼便听王安讲水利的重要性,可是朝廷一直拿不出银子修建,农民只能靠天吃饭。要想农业得到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兴修水利工程。遗直是当朝的水利专家,朕看这件事就交给他来负责。”

    左光斗,字遗直,安徽省桐城县东乡,著名的水利专家。他的事迹不再赘述,只说一条:他是北方种植水稻的鼻祖。

    作为移宫案的功臣,左战将他从御史调到工部任右侍郎,负责直隶、蓟辽防区的屯田工作。这老兄上任后发现北方人不知道兴修水利的好处,很多地碰到灾害就荒了,然后老百姓就迁徙到外地,如此反复最终造成北方流民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曾经给上书要求疏通河道,挖蓄水池,凿引水渠,修固堤坝,建立闸门,甚至要求每个村都要搞一个池塘蓄水。

    听到皇帝给自己布置了任务,左光斗激动的站起来说道:

    “兴修水利是农业之根本,只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臣先前有三因十四议,这次已经做了修改,明日便可呈报圣上。”

    左战心想你要肯出力,大明朝的水利就完成了一半,笑着说道:

    “遗直不要顾虑太多,在朕的有生之年,兴修水利将作为一项国策持续推行。需要的资金先由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