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国士无双

    23.国士无双 (第2/3页)

朕吃不过他,该怎么奖赏呢?”

    眼前这名壮汉虎背熊腰,膂力过人,在军中有个外号叫猛如虎。孙承宗听闻后哭笑不得,揶揄道:

    “启奏圣上,此人有个外号叫猛如虎,说他不但打仗勇敢,饭量也是惊人。圣上筋骨未开,和他比饭量岂不是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嘛!”

    说完,左战和众人哈哈一乐,然后问道:

    “壮士如何称呼?”

    那人虽然长得虎背熊腰,脑子却反应极快,声如洪钟,嗡嗡的说道:

    “回皇上的话,卑将从小就被虏到塞外做了奴隶,没有自己的名字。长大后逃回来参了军,因为每次都冲在最前面,杀敌最多,兄弟们便给取了个外号叫猛如虎。”

    左战认真听他说完,拍手称赞道:

    “你自幼被虏走,长大后仍能从军报国,朕自觉有愧于你,也甚感欣慰。既然你没有名字,朕今日就给你起名叫明有士,明是大明,士乃国士,你就是大明朝的无双国士。”

    众将领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皇帝赐名可称得上千古美谈,顿时一片叫好喝彩之声。中华儿女多奇志,浩瀚的史书中记载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但是能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不多,明有士的精神诠释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这就是炎黄子孙的骨气。

    回到总督府,孙承宗铁青着脸一言不发,他打心底里怵这位小皇帝,一把老骨头快要被折腾散架了。左战见状暗自发笑,装作若无其事的说道:

    “师傅,去年你曾教朕研习秦国的军歌《无衣》,朕每次读来都能感受到秦国军民上下一心、共御外敌的高昂斗志,于是朕就想创作一首属于明朝军人的歌曲,钦定为我朝军歌。”

    孙承宗听闻小皇帝要为众位将士写一首军歌,顿时瞬间兴致冲冲的问道:

    “圣上仿古效今,实乃明君风范,臣斗胆猜测可是昨日吟唱的那首?”

    左战点头示意,继续说道:

    “这是一位深谙音律的世外高人所授,听他唱罢气势磅礴。朕将这首歌的曲谱交给你,让军乐队来演奏,先定为新军的军歌,效果好的话就定为大明王朝的军歌。”

    听小皇帝有如此打算,孙承宗欣喜若狂,当即命副将落实此事。这时他才明白为什么左战要冒着风险来前线视察,由衷的佩服道:

    “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圣上微服巡边,与将士们同食同寝,军心振奋,士气高涨,已然是上下同欲。”

    孙承宗向来老成持重,能听到他的溢美之词当属罕见,左战不免一阵得意的说道:

    “军歌的是就交由你了,朕即刻回宫,临行前向你借一个人。”

    “圣上请讲。”孙承宗回复道。

    “那个榆林的李兴邦。”

    孙承宗虽然不知道小皇帝为何如此看重一个千总,但还是立即命人去通传。左战见他一脸困惑,也不便解释什么。如果真是历史上的李定国,他一定要以国士待之,不再让老英雄生不逢时,抱憾终身。

    艳阳高照,清风徐来,孙承宗等人见小皇帝就像风一般来去自如,无不内心感慨。如今辽东要打仗,灾区需要赈济,朝廷有成吨的工作等着他回去拍板,偌大的担子就落到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孩子肩上,谁又会帮他分担?

    斗转星移,左战等人借着月光奔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