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以工代赈

    37.以工代赈 (第1/3页)

    按照明朝礼制,二月和八月是春播秋种的时节,皇帝需要亲自扶犁耕田,给天下臣民做表率。左战看着户部侍郎周嘉谟的奏折,心想自己可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况且眼下劝课农桑尤为重要,自己乐意带头。

    等周嘉谟说完,左战当即做出回应,说道:

    “周爱卿所言极是,如今四海土地荒芜,百姓嗷嗷待哺,朕愿意在永定门外开设一片皇田,由朕亲自下地播种、浇水、施肥、收割,以此鼓励全国进行农业生产。”

    水司郎中潘洋听闻左战要动真格的,知道这是一位务实的君主,趁机道:

    “启奏圣上,臣私下与钦天监的徐光启大人交谈,近二十多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灾害出现,应未雨绸缪制定对策。目前钦差左光斗和杨涟两位大人已经在甘肃、山东组织流民、灾民兴修水利,初步来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应该在全国境内进行推广。”

    左战心想兴修水利是利国利民的百年大计,但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朝廷的财政刚刚持平,要想在全国推行至少需要二百多万两白银,若是让自己继续割肉,那就索性一起流血吧!想到这里左战说道:

    “准奏,着升宋应星为工部屯田郎中,与水司郎中潘洋并授文华殿大学士,可直接向朕递交条呈。由宋爱卿牵头,总结历朝历代关于农业生产和手工业方面的知识,编纂《天工开物》一书,并在全国刊发。潘爱卿普及《两河管见》、《河防一览》等水利知识,与遗直共同负责全国的水利建设。”

    众人见小皇帝对于水利头头是道,还一连提拔了两位大学士,纷纷翘首以待。左战见甜枣已经洒出,准备挥出一计巴掌,继续说道:

    “从夏禹治水开始,中原地区就一直饱受天灾。朕继位以来,各地灾害更是不断,决心倾举国之力解决这个难题,在全国推行以工代赈。围绕水利、道路、荒地等基础建设,由朝廷出资筹备,州府组织实施,各地民众出工出力,首先解决当前灾民吃饭的问题,从长远角度解决农民靠天吃饭的问题。”

    左战对于以工代赈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决定此机会推行一条鞭法,重新丈量灾区的土地,连同新开的荒地按户分到灾民手中,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不过这引起来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沉寂许久的叶向高见小皇帝犯了众怒,再次冲在最前面,上奏说道:

    “圣上有仁爱之心,这是天下百姓的福祉。不过佃户种地交租是天经地义之事,如果强制收回富户手中的田地,平均分给百姓,不但朝廷将失信于天下,更会助长了好吃懒做之心,以后便没人愿意辛勤劳作。”

    左战心想这就是诡辩,不必与他争论,直接说道:

    “桂萼在嘉靖十年提出一条鞭法,到万历九年开始在全国推行,十年间新增耕地多达七百万百亩。当时国库充盈,百姓富庶,所以神宗出色的平定了蒙古人哱拜和苗疆土司杨应龙的叛变,并且在朝鲜两次击退倭寇的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