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地缘政治

    120.地缘政治 (第1/3页)

        在朱由校的引导下,明朝内部开始正视欧洲列国,认真研究它们的殖民史。此时英、西、葡等国已经大规模的进入美洲和非洲,由于严重缺乏劳动力,“猎奴战争”逐渐进入高潮,波涛汹涌的大西洋深处埋葬了无数的黑人兄弟的骸骨,正如一位诗人写道

    大海的深处,

    泥泞的沙里,

    躺着被人遗忘了的、

    锁着铁链的人骸。

    在死沉沉的黑暗里,

    闪烁着不幸的奴隶的白骨,

    他们从漆黑的巨浪里,

    大声呼唤“我们是证人”!

    这些血泪史在现代人看来都觉得毛骨悚然,作为同期的明朝精英自然如临深渊,突然发现所谓的天朝王国周边已经危机四伏,欧洲人披着“绅士”的外衣做尽了丑事。他们终于明白为何小皇帝要展开的大洋争霸的战略,庆幸明朝已经牢牢的控制住了马六甲海峡,这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进可以抢夺欧洲人的殖民地,退可以防御敌人的入侵。

    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朱由校再次召开朱氏皇族的内部会议,命朱家子弟限期迁徙到边疆要塞,以此为表率鼓励那些安土重迁的贫民到外面寻找机会。这些皇族一方面可以继续领取限额的俸禄,另一方面也能够自愿投入到当地的生产活动当中,对他们来说无疑是百利而无一害。同时朝廷还放宽了在边疆地区的土地政策,默认了土地和人口的买卖。

    总体来说这次政府主导的民族融合相对比较平稳,之所以说相对平稳,是因为日本和安南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不断排挤明朝在当地的统治力。这两个民族生性狡诈,脑子又像猴儿一般精明,一直到中华文化圈内的不稳定因素。虽然朱由校已经迎娶了织田信长的孙女市姬,又为皇太子朱慈烺订了与后水尾天皇的女儿兴子的亲事,但织田信衡和德川家光并不安心做明朝的藩属,一直在暗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