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语惊四座
第52章 语惊四座 (第2/3页)
本来李世民还在为皇子们只有晋王一人高中的事情而悲愤,突然间,得知李运竟然考中了状元,力压天下学子,实在给自己争得脸面。
想至此,李世民突然又问:“朕记得武状元也叫王小二,云王?此人可是你?”
“回父皇,正是儿臣。”
哗!!
这下子所有人都不再淡定了,朝堂上都为之沸腾了,一人双状元,文状元和武状元,文武双全皆为天下之最,如此当真是太恐怖了。
“文武双状元,不愧是朕的儿子,哈哈!!”
李世民又再一次的大笑起来,这一次,不禁是他,就连不少朝臣们也是随之大笑,而秦琼、尉迟敬德等人更是竖起大拇指。
“云王,好样的,俺老程果然没有看错你。”程知节用那粗大的嗓门,高声大喊,颇有几分英豪气。
“文治武功,云王真乃人中龙凤啊。”
……
现场近乎一片倒的赞美之言,反观李承乾更像是个跳梁小丑,又一次成为了李运的陪衬。
本来说好的将榜眼和探花召来,竖立一个典型模范,可如今在李运的光辉下,他们二人显得实在是微不足道。
不过,骆宾王和许嵩二人倒也没有在意,反而是明白了自己跟李运的差距,方才听他的平定西南的策略,佩服的可谓是五体投地。
本来说好的是要当众训斥众皇子,给他们上一堂思想教育课,却如今似乎主题正在发生改变,变成了问政朝堂。
只听李世民问道:“云王,朕且问你,在你的策问之中,朕有几点尚不明白,你给解释一下。”
“父皇请讲。”
“策问中,你提到改土归流,可是有想过朝廷一旦实施,必然会引发西南土官们的反弹,大乱亦将就此发生,如此一来,改土归流固然是治本之策,却还是存有隐患。”
是啊,所谓改土归流便如同削藩一样,纵观古今,君王欲要削藩,哪里不是爆发了战乱。例如:明惠宗朱允炆意图削藩,结果燕王朱棣叛乱,是发生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靖难之乱,最后朱棣称帝。
再比如:康熙年间,爱新觉罗玄烨削藩吴三桂,导致吴三桂造反,尽管战乱平息,朝廷却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面对李世民的质疑,李运答道:“所以儿臣才在策问中提到,先以以夷制夷,朝廷调拨军户入西南,制衡西南诸藩,在启用当地夷民而非土司,并以此论功行赏,用推恩之法,双管齐下,进行分化。”
“这是为何?”
李世民不解之处就在于此,为什么要用夷民百姓,而不是土司,相比之下,土司们的实力更大,反而更有利于政策的事实。
而李运也是看出来李世民心中的疑惑,说道:“儿臣明白父皇的意思,不过,父皇可是发现过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西南叛乱之祸源便是在于土司,尽管朝廷实以仁政,可他们仍旧是不满,饶是父皇再开明,叛乱也不会从根本上杜绝。”
正如李运所说,西南的叛乱在于土司,就算朝廷的政策再好,土司们总会时不时的造反,向朝廷找存在感。
“土司造反,乃为家常便饭,饶是朝廷派兵镇压,却总是治标不治本,今日或许平叛,明日他们或可卷土重来。故平叛不在于土司,而在于夷民。”李运侃侃而谈,“若土司手中没有夷民追随,试问他们又如何造反?”
这个道理就好比是打仗无兵,就算为将者有着通天之能,终究是力不从心,此中道理可谓一般无二。
李世民恍然惊醒,拍案说道:“对啊,若土司手下无民可用,他们拿什么造反?”
“儿臣以为,父皇及各位大人们,之所以觉得西南难平,便是在于你们固有思想所至,你们将土司和夷民视为一体,不可分割。殊不知,二人迥然不同,朝廷封赏土官,抚恤夷民,可实际上,土司得到封赏,得到朝廷拨付的钱财,可他们未必将钱分开夷民。”
“就算他们分给夷民,夷民感谢的也会是土司,而非朝廷。既然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