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将相和

    第二十一章 将相和 (第2/3页)

衣卫骆养性、吴孟明疏忽国事,贪腐敛财,已经被皇爷缉拿诏狱,财产充公。

    现在,皇爷用来赏赐有功将士,却也是物尽其用了。

    卢督还是赶紧去安排一下军务,待会随咱家进京,到自家宅院好好休息一晚,明日进宫面圣。”

    高时明的话让卢象升唏嘘不已,深深感动,觉得即使自己粉身碎骨,也没法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虽然他话里信息量很多,但值此时刻,卢象升不再多说,拱拱手,急匆匆地去安排军务。

    不多时,从昌平往京城德胜门的大道上,奔驰着一队百余人的骑兵,所骑皆是关外骏马,马蹄声在寂静的旷野里尤其干脆。

    “此门定是陛下专为建斗而开,其中寓意不明而言。”

    到了城门下,杨嗣昌和卢象升并辔而行,意有所指。

    “杨本兵言之有理!崇文、正阳、宣武三门挤得水泄不通,皇爷特旨开德胜门,或许正有此意!”

    高时明挥鞭哈哈大笑,不甚豪迈。

    他可不是什么怂蛋,能文能武。

    历史上,崇祯十七年,他和司礼秉笔太监李凤翔、方正化,提督诸监局太监褚宪章、张国元五人,守护保定城,为国捐躯,手刃数人。

    虽然那个时候,崇祯皇帝已经凉凉了。

    “惭愧!建斗就怕有负皇恩!”

    一路上,在杨嗣昌和高时明的讲解下,卢象升明白了朝廷采取的一些措施。

    也因此,他深有感受。

    京城有三道城墙,外城、内城、皇城。

    进入德胜门,他们一起骑马往皇城走去,路上常看见成群难民睡在街两旁的屋檐下,不住地呻吟悲哭。

    卢象升不忍看,不忍听,心中一阵阵刺疼,但又很无奈。

    说起来,朝廷这次已经比前三次做得仁义多了。

    一行人到了皇城西北角,锦衣卫府衙后门附近,在一座巍峨的庄园门前,高时明勒马停了下来。

    门楼牌匾处,骆府两个字还来不及拿掉。

    高时明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