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朕不惯他们

    第四十九章 朕不惯他们 (第2/3页)

江北各省的紧急文书,不是请饷,便是请兵。

    其中,又尤以边关最为紧迫。

    昨晚,关宁前线祖大寿连来急奏,说敌酋皇太极尽起精锐,准备再次攻城。

    说倘无足饷,则不但不能制敌于城墙以外,还势必处处受制,要不多久就会变成不可收拾之局面。

    并且说他无时无刻不鼓舞将士,以死报国,惟以军饷短缺,战守皆难。

    他情愿“肝脑涂地,以报皇恩”,但求陛下饬令户部火速筹措军饷,运送关外,不要使三军将士空腹对敌,士气消磨。

    丹墀上,崇祯皇帝目无表情地听着薛国观的奏报,双拳紧握。

    骂了隔壁的,这是赤裸裸的要挟呐!

    原本,当兵吃饷,天经地义。

    可问题是关宁铁骑,大明朝廷并未亏欠他们半分。

    在明知吃空饷的情况下,朝廷每年给他们拨付四五百万两饷银。

    当然了,这其中除了饷银之外,还包括军需军械和每年修不完的城池费用。

    一句话,关宁铁骑编着理由要钱。

    其实,如果关宁铁骑忠心大明朝廷,崇祯皇帝觉得给银子也并不过分。

    关键是祖大寿和关宁铁骑已经是半独立的军阀,他们已经听调不听宣了。

    这就不能容忍了!

    “为了安稳关宁军心,臣以为,可令登莱水师送粮一万石,银三万两犒赏三军,以表朝廷关切之意。”

    说到最后,薛国观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不必!”

    崇祯皇帝面沉如水,微眯着眼睛吐出两个字,然后对殿内的随堂太监吩咐道:“拟旨,责令祖大寿用心迎敌,严密布置城防。

    敌酋皇太极只是牵制边关,为入侵鞑虏牵扯朝廷兵力,勿危言耸听扰乱中枢决策,否则必将严惩不贷!”

    崇祯皇帝如此严厉的旨意,让薛国观暗自心惊胆战,陛下在此关键时刻,难道不怕逼反祖大寿和关宁铁骑?

    瞧见薛国观面如土色的模样,崇祯皇帝不禁微微摇头,薛国观终究能力不足,难以担起大明朝廷首辅之重任。

    而且,他也看不清时局,不够老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