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亮剑

    第六十二章  亮剑 (第1/3页)

    “禀皇爷,兵部接到塘报,秦良玉、虎大威、杨国柱、吴三桂等人今日已经入驻昌平,由勤王兵马大元帅卢象升节制。

    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各发兵三千,由各省都指挥使统率,正在奔赴京城,预计两日后抵达。

    洪总督和孙巡抚的勤王大军明日午时左右抵京,将入驻京郊密云,以牵制建奴。”

    方正化乐呵呵进来,开口汇报各地的勤王情况。

    塘报是兵部在各省设提塘官,专管军事情报,又在各府县设塘马,担任打探军情和传送军情报告的部门。

    方正化显然知道皇爷关心什么,特意安排一个小太监蹲在兵部,以便第一时间得到情报。

    “好!”

    崇祯皇帝低喝一声,霍然挺胸起身,双目炯炯望着宫外方向。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洪承畴、孙传庭和秦良玉的各路勤王军盼来了。

    有了这些地方特种部队,再有卢象升、孙传庭、秦良玉等一系列名将、名帅,崇祯皇帝有底气跟鞑虏联军干一仗了。

    是时候亮剑了!

    敌人都欺负到家门口了,他不亮剑,什么时候亮剑?

    要说多懂政治,作为平民百姓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其实未必有多么精通。

    可是在他看来,政治这东西其实也操蛋得很。

    他觉得,这当权者如果太讲政治了,也就失去血性。

    顾这顾那,忧这愁那,处处缩手缩脚,忍气吞声,忍着忍着也就习惯了,渐渐变成忍者神龟。

    崇祯皇帝不是政客,也不想当政客,他只想做率性而为的大明天子。

    只想做布衣出身的朱元璋,或者后世湖南农村走出来的那位太祖爷。

    虽然没有他们的本事,那就学他们的脾气也不错。

    至少,活得不憋屈。

    至少,可以让大明百姓扬眉吐气。

    无论生死,至少也全了大明历代皇帝平头哥的德行,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没有坏了人家的名声。

    在他眼里,与其苟活,不如来个轰轰烈烈,这就是崇祯皇帝的真实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