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应夺城

    内应夺城 (第2/3页)

这些文人、儒臣信奉,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后金作为一个国家,没有四大贝勒共治的道理。

    他们从心里是绝对抵制三大贝勒与皇太极这位皇帝平起平坐的。

    对于这一点,皇太极很是满意,于是他开始大批吸收汉人中的文人和儒士进入后金的高层。

    在汉人文人和儒臣势力的建议下,天聪三年八月,皇太极下令召集召集境内所有汉人儒士考试。

    并对此郑重下诏:自古以为国家建设都是文武并用,以武功平祸乱,以文治佐太平,现在朕想振兴文治,从文人儒士中选取才华出众之人。

    各贝勒、旗主、官员府中为奴的满、汉、蒙文人儒士皆可前来,各部主人不得阻挠。

    但凡中榜者,便可获得自由之身。

    于是这些文人儒士瞬间沸腾了。

    此次考试,在各王府、贝勒府、旗主、官员家中为奴的文人儒士有两百余人中榜。

    他们中榜之后,就被皇太极收到了盛京城中为官。

    这些人深受皇太极青睐和信任,他们被皇太极感动,一个个都对皇太极忠心耿耿。

    如果王先不知深浅,贸然联系了这些人,不仅王先活不成,就是他带来的这些兵马都很有可能被这些家伙给吃的骨头都不剩。

    王则之给王先解释了一下,王先被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幸亏他没有去找这些人,要不然内应没找到,很可能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以这群人的尿性,坑杀明朝军队的这种事儿绝对做的出来。

    到时候他带来的这三万兵马十有八九要全军覆没。

    这些文人儒士不可靠,下面的百姓可就不一定了。

    要知道他们中有很多人的家人都是死在金人刀下的,这也就造成了,有很多百姓迫于无奈假意投诚。

    当他们知道明军打过来之后,肯定是愿意做内应打开城门的。

    “明日辰时,杨国,携你部兵马前来,与小六子合兵一处,配合王先的内应攻夺建州卫。

    我带着剩下的兵马,坐镇后方,一方面保粮道不失,另一方面防备沈阳中卫的敌人突袭。

    此次行动一定要快,必须以雷霆之势夺得建州卫,再歼灭前来驰援的各部敌军兵马。”

    “遵命。”

    “得令。”

    崇祯二年,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