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降

    招降 (第2/3页)

 “因为我喜欢你,我听说你曾纵横高丽,所向披靡,杀的那些棒锤屁滚尿流啊,我看你是个人才,希望你能够归顺大明。”王则之无比严肃,一本正经的回道。

    王则之不杀阿敏贝勒,那是因为他知道阿敏贝勒死定了。

    努尔哈赤生前曾定下“四大贝勒共治国政“制度,皇太极虽贵为大汗、四大贝勒之一,但他的实力依旧不如其余三位贝勒。所以他依旧伏低做小,提议与其他三位贝勒南面而坐、共治国事。

    可是凭借皇太极的野心,他肯定是不愿意与他人共分权力。可是他的这三位哥哥代善、阿敏、莽古尔泰毕竟拥护他登基为大汉,实力又远在他之上,皇太极即便心中再不是滋味,他也不敢多说什么。

    短暂的和谐是暂时的,以皇太极的心智,他迟早会做到中央集权式的统治。

    既然不敢当面与三位哥哥撕破脸,那就是从他们身上找漏洞下手,以某些罪名治其于死地。

    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这三个人应该先对谁下手呢?皇太极将目标转向了阿敏。

    为什么,原因有很多,首先,阿敏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而代善、莽古尔泰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在远近亲疏上,阿敏不占优势。

    皇太极是想要中央集权,成为无人约束的大汗,阿敏、代善、莽古尔泰都是他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自然是都要除掉的。我们却发现,代善却活得好好的,于六十六岁寿终正寝。

    代善能够做到如此,有一部分原因是其为人处事无可挑剔,让皇太极无错可寻,又识时务。

    天聪元年,皇太极派阿敏前去攻打朝鲜。

    皇太极想拿下朝鲜的目的很明确,拉拢它的好处就是,第一让朝鲜成为后金的后方支援,为其输送粮食等物资;第二使朝鲜不在成为明朝的藩属、与后金作对。

    然而阿敏却不这么想,在占领朝鲜后,他产生了封疆裂土、就地为王的念头。

    不过,这个危险的想法最终被他的亲弟弟济尔哈朗劝了下来,阿敏放弃了这个计划,转而下令纵兵抢夺三日,之后扬长而去。

    可是阿敏在朝鲜烧杀抢掠,使得后金与朝鲜原本的和谐关系的破裂,这下子皇太极美好的计划被阿敏搅黄了。

    所以说,皇太极早就不满阿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