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江淮战区

    第204章 江淮战区 (第2/3页)

?”

    “陛下,暂时还没有得到准确的消息,枢密院和兵部已经发文前去了解了。”

    这仗打得也真是窝囊,事先一点没有征兆,蒙古大军便已经出现在庐州前沿阵地,而且己方连折两元大将,竟连对方的人数都没弄清。情报机构实在无能,而庐州守军更是无能,蒙古大军到了眼皮下才作出反应。

    看来龙牙的情报机构也得加快速度北进了。

    “对了,这淮南西路属于哪个战区统管?”我突然问道,我一直以为淮南西路是归李庭芝管辖,李庭芝怎么也会有这种疏忽呢?

    夏贵看了一眼贾似道,小声说道:“陛下,从名义上说是属于江淮战区,只是目前淮南西路基本上是由枢密院和兵部直接统领。”

    “这是为何?”

    “陛下。”贾似道干咳两声道,“这事由来已久,老臣本想就此事向陛下呈上奏折,没想到事情突发。陛下,自高宗南渡以来,为抵御北方金国入侵,我朝将边境沿长江分为三大战区,分别是负责长江上游防御的四川战区,负责长江中游防御的京湖战区和负责长江下游防御的江淮战区。在这三大战区中,四川战区和京湖战区基本上保持原样,只有江淮战区的变化最为复杂,主要是因为江淮分为淮东淮西,江淮战区时而分时而合,间或还牵涉到沿江制置司,所以有时一分三,有时三合一。”

    我的已知记忆告诉我,南宋末年的防线是四川,襄樊,扬州,我根本不知道淮南西路之事,而我穿越成为赵禥后,也基本上是放在内政建设上,除了新军,我对于军事一直过问得很少,由于贾似道极其党羽掌握着禁军之故,我是采取一边立新军一边整顿的策略,而整顿原有的军队也是先从水师和厢军开始,对于核心的禁军我打算放到最后。在我皇位稳定之前,我没有想急于去和贾似道摊牌,并且襄樊之战还有两年,我认为时间还是够的,但没想到中间突然冒出一个庐州之战来。

    其实,庐州之战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只是战争规模不大,所以基本没有记载,我却认为是因为我的到来而引起的蝴蝶效应。

    我终究是人,不是陆秀夫所言的“神人”。

    “师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陛下,这其中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是从地理位置行政区域上来看,我朝其它战区都是建立在一个行政区域上的,而只有江淮战区是以淮河长江来命名的,并非是按一个行政区域来的,所以,江和淮很容易被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的战区,江淮之间,两淮之间距离都很远,且地形各不相同,所以边防布置也各不相同,淮东多水,故以水寨为主,淮西多山,故以山寨为主,比如安化镇便是山寨。第二是从协调作战来看,如果分而制之,则会造成东西两路不顾大局各自为政,难以保证双方互为依靠,互相救援。所以一直以来,是分是合始终没有定论。”

    战区的分与合,关系到整个防御体系,其影响重大。一般而言,导致战区调整的主要因素是来自敌我双方军力的变化,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形,战区的调整会有不同的效果。然而,整个南宋朝,其江淮战区的分合始终摇摆不定,变化之频繁的确让人费解,而且其变换之原因主要还不是因为形势的变化,而更多的是因为人的因素。

    我稍事停顿,消化了一下贾似道的话语,又问道:“师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