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天子之相

    第268章 天子之相 (第2/3页)

段时间的禁军军改,新建各军的兵源基本解决,现今的问题在于各军高级将领的任命,这点还需陛下定夺!”

    我点点头道:“恩,有关临安广南两大战区的高级将领人熏朕打算主要还是从禁军将领中选拔,原有禁军中,营指挥使以上的将领均可报名,由军务院和兵部考核后上报于朕,再结合庐州夏贵夏爱卿处的推荐,最后由朕裁决!”

    “是,臣遵旨!”

    “禁军剩余的士卒中,还有多少符合我军的征兵要求!”

    陆秀夫道:“陛下,原临安禁军一共七万五千人,御林军和两大战区挑选出四万二千五百名,剩余的三万多人中,有年龄不符及体能不达标者一万六千名,另有一万余人不愿继续从军,还有约六千名合格士卒的去留需要陛下指示!”

    我想了想道:“今后我军的兵源招募定为每两年一次,如果遇到战争则可以临时增加,对于本次禁军军改后多出的六千将士,朕打算全部留用!”

    “如此甚好,陛下,那该如何安排!”

    “其中会游泳的两千人转到水师,朕另有他用;两千人交给范爱卿的广南战区,以减轻广南战区在当地征兵的负担,另外两千人则留在临安战区!”

    “是,陛下!”

    “对于自愿离开的禁军以及被裁撤的禁军将士,需要安排好善后事宜,在没有形成军人转业体制前,户部吏部及地方官府要无条件地配合兵部做好这些人员的转业工作,比如,户籍,田地的领痊田地的减免税收等,如果他们愿意留作辅兵,军部也需要优先考虑!”

    从这次大规模兵力调整和征兵来看,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百姓踊跃参军,尽管事先宣传到位,但或许和宋朝一直推行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关,加上民间对于蒙古铁骑凶狠的传闻,使得不少宋人都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去充当炮灰,还有就是军人退役后的生活安排也没有形成严密的毕制度,以致不少军人退役后因为家乡土地不足,又或没有一技之长,而贫困潦倒

    宋朝的经济在整个封建社会都算是遥异先的,但在军事上却没有同步跟进,最为致命的是,汉人的血性随着南宋的灭亡渐渐消失,直到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才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陆爱卿,你和军务院,兵部以及水师相关人员到后殿歇息,准备水师的改制会议!”

    “是,臣遵旨!”

    “御史陈宜中,刑部陈宗礼,师臣,你们三位先留下,其余爱卿先行退朝!”

    待众人离去后,我道:“陈宜中,何事!”

    陈宜中向中间跨出一步道:“陛下,臣有本上奏!”

    “陈爱卿,请讲!”

    “陛下,自九月一日开始实施《官员行事守则》以来,我朝官员绝大部分都能奉公守法,臣等遵循陛下旨意,将监察御史工作的重点转到了官员的贪污**上,基本上内有发现问题,然,近日臣接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