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紧要之处

    第509章 紧要之处 (第2/3页)

他们和近战经验丰富的元军肉搏,胜算并不大,

    此时,忽必烈的内心和我一样,也是十分焦虑,对他而言,如此艰苦,如此漫长的战斗也是首次遇见,身边所有的步军都已冲到了大营前面,无数次的攻击,付出了大量伤亡,但局势仍旧呈交织状,

    身旁的阿术小声建议道:“皇上,灌子滩大营中目前还有约三万南朝军,我方剩下四万骑军,末将以为,何不让四万骑军下马,步战而上,一鼓作气,攻进敌方大营。”

    忽必烈并非沒有想过阿术的提议,自己一方的四万多名骑军全是蒙古本族的精锐,如果步战,则失去了马战的优势,虽然下马作战,并不会输于对方,但这批骑军乃是元朝的主力骑军,倘若在此和宋军拼命相搏,也会损失惨重,这样的后果让忽必烈难以接受,一时间左右为难,无法决断,

    作为大元帝国的皇帝,忽必烈十分清楚,当今朝中的局势相当复杂,更改国号,有利有弊,虽然得到了大多数汉金将士的拥护,但也得罪了不少蒙古本族的权贵,最让忽必烈担心的是,西方汗国以此为由,于四月中旬,召开了塔剌思忽里台会,其中,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公开反对忽必烈,并结成反元同盟,以窝阔台汗国大汗海都为首,在西北边境集结了约二十万大军,准备声讨忽必烈,恢复大蒙古国,

    一旦己方的骑军在此耗尽,就会让海都等人觉得有机可乘,而且,忽必烈并不知道南朝大营中的投掷弹还有多少,是以一向杀伐果断的忽必烈也显得犹豫不决,

    如今的忽必烈贵为大元皇帝,治下疆域广阔,幅员千里,自是变得小心翼翼,这就是所谓的人姓,光脚之时什么都可以不去计较,但穿上了鞋,就变得谨慎起來,

    “阿术,再看看吧。”忽必烈最终言道,

    “是,皇上。”

    如果只从襄樊战役考虑,忽必烈也会采用阿术的提议,但综合了整个大元朝所有的因素,也不能说忽必烈的想法就是错误的,

    看着前方相持不下的局面,阿里海牙着急道:“皇上,虽然前面壕沟、障碍物无数,但从架设于上的木板上还是可以通过少数骑军,皇上,给末将五百精骑,待末将上前去杀杀南朝人之锐气。”

    忽必烈摇摇头道:“不行,骑军目标大,五百将士只能成为南朝火枪手的靶子。”

    近三千名破虏军冲出大营,在姜才将军的率领下,立即和怯薛军交上了手,并很快将三千怯薛拦下,作为大宋朝首屈一指的精兵,破虏军的战力还在黑炭团之上,十年前,老将赵葵曾经评论过宋朝军队中的精锐,言及,破虏军,当位列大宋军之首,是唯一可以与岳家军之“背嵬军”相比的,

    南宋初年,岳家军是整个南宋军队中最为强大,其中的“背嵬军”又是精锐中的精锐,毫不夸张的讲,这支部队代表了岳家军的精华所在,整个“背嵬军”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