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序章 (第2/3页)

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这是第一句,讲黄鹤楼的得名由来和地址的。杨青觉得有点奇怪,黄鹤楼在这蛇山之上,难道武昌城的西南角在山上?

    “小周,你说黄鹤楼刚建成的时候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吗?”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饶有兴致的看了一会“孙权筑城”,觉得画中的黄鹤楼也就三层高,而自己现在所登的黄鹤楼高达四五十米,足有五层之多,而且画中的黄鹤楼是依江耸立,现在的黄鹤楼则在山上,所以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杨青依稀认得发问的老先生,也是自己团里面的,好像是南宁市的一个什么机关的退休干部。

    “是这样的。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其最后的一次被毁是1884年。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一千米左右,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蛇山峰岭上。”小周虽然疲惫不堪,但毕竟敬业,景点资料背得烂熟。

    杨青暗暗点了点头,怪不得,原来这黄鹤楼也不过是一山寨版。不过,不知道现在脚下的位置以前是干嘛的。

    突然,一阵嘈杂的声音猛的在杨青耳边响起,似乎瞬间将他拉到了一个极热闹的所在。杨青眉头一皱,迷惑的抬起头来四处张望。

    没什么异常啊,奇怪!刚才怎么回事,那么吵?但是又一个字都听不清楚。

    难道自己幻听了?坏了坏了,自己不会得了什么怪病吧!杨青心里一阵发怵。

    过了好一会,惊疑不定的杨青才平静下来。

    咦?声音没有了?杨青茫然四顾,一切又回复了正常。

    “请团友们跟我来,咱们去三楼看看。”小周手中小旗一扬,率先走向侧旁的楼梯间。众人交头接耳的纷纷跟上,剩下一个迷糊的杨青。

    用力甩甩头,杨青确定自己刚才幻听了,也许是昨晚在火车上没睡好?再环顾一周,一切都很正常,熙熙攘攘的人群、其他导游抑扬顿挫的解说、工艺品店内无所谓的售货小姐。杨青耸耸肩,跟上了自己的旅游团。

    “大家来看。这幅壁画就是唐宋名人的‘绣像画’。许多大名鼎鼎的唐宋才子都慕名来过黄鹤楼,并留下了传唱千古的名篇佳作。大家注意看,这一位就是令黄鹤楼蜚声中外的大诗人——崔颢。他的《黄鹤楼诗》被众多古今文豪评为咏唱黄鹤楼诗作中的第一,更有甚者,如南宋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说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就连李白到了黄鹤楼,正是诗兴大发的时候,抬头却发现崔颢的《黄鹤楼》早已经题写在墙上了,细细品读之后,无奈的发出了‘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楼以诗闻名,人以楼闻名,楼以诗称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