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人员安置

    第四百七十一章 人员安置 (第1/3页)

    刘枫与刘表的会面,在对待孙坚方面,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的共识。

    虽然玉玺是一个重大的话题,只不过,在朝廷的尊严已经被董卓肆意的践踏,已经彻底沦为一个傀儡的情况下,自身的利益述求,才是最为重要的。

    当然,虽然在对孙坚上并没有取得实质的共识,不过,在双方的物资往来方面,两人到是有了诸多的共同话题。

    因为有蔡邕与卢植两尊大儒在柴桑,更有经学大儒郑玄在柴桑开场授业,使得柴桑的文化气息浓厚,各地诸多的学子慕名前往。

    而襄阳也有水镜先生司马徽、以及庞德公等兴办的鹿门山,也是读书人求学的胜地,同样有着浓重的学习氛围。

    所以,两人达成了允许学子自由行走两地,两地均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的共识。

    又由于柴桑产的纸张冠绝天下,无出其右,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官府士族不可或缺之物,所以刘表提出要求,让刘枫能够让其在两地自由流通的要求,不能人为增设障碍。

    刘枫也是应允了。

    以前是受限于没有熟练的操作人员,才导致产量提不上去。

    不过这两年来,随着熟练工人的增加,纸作坊的规模再次扩大,产量也随之成几何式的增长,光靠刘枫自己掌控下的柴桑与吴郡两地,自然是消化不了这么多的产能,向外发售已是必然之事。

    当然,既然这个要求是刘表提出的,那么,作为对等,刘枫也要求荆州方面放开商途,允许两地商人自由往来。

    刘表是清流人士,对于商贾之事并不感冒,所以,对于刘枫的这个要求,也是自无不可的应了下来。

    由于刘枫的时间紧迫,两人的会面只持续了一个时辰便结束了,虽然不算说是尽善尽美,达成的成果到也任双方都较为满意,现在只是搭起了一个框架,后面的细则,自会有下面的人去谈判落实。

    ......

    扬州,柴桑城。

    自刘枫年初时带队出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