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位面争霸 第一百八十二章 须弥山上三十三天

    第二卷 位面争霸 第一百八十二章 须弥山上三十三天 (第2/3页)

十二位朋友分别成为小天王。

    “帝释天”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或“释天帝”。本为天竺教神明,司职雷电与战斗,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

    据“诸经论”所载,帝释天原为摩伽陀国之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此类记载系印度自吠陀以来,至佛教时代,将其因陀罗之神格具象化而成者。

    佛经上说,释尊下生时,他化现七宝金阶,让释尊从忉利天一级一级地下来。下来时,帝释天在释尊的左前方,手执宝盖,和右前方的大梵天,一起侍候着释尊,为释尊引路。

    释尊成道后佛教产生,因陀罗成为释尊之守护神,称为帝释天。佛陀升于忉利天为母说法时,帝释天手持宝盖,任佛陀之侍从。

    帝释天于佛教中之地位,与梵天同为佛教之护法主神,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第二位天王,乃十二天之一。镇护东方,居于须弥山顶之忉利天,其城称善见城。

    左右有十大天子侍卫其侧。他曾率诸天神以牛头旃檀树为佛陀及诸罗汉建造重阁讲堂,并奉献床榻卧具及各种饮食供养佛及弟子。帝释天常常和诸天在他的居所须弥山善见城相聚,商讨天下善恶诸事。

    杨卓超问道:不知这所谓的“须弥山”又是位于“空间大位面”的什么位置呢?

    白无常谢必安答道:上仙有所不知,须弥山一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后被佛教引用。传说在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

    根据传说中记载,说这须弥山位于世界中心“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个一小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来!

    须弥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构成。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为帝释天,四面山腰是四天王天。根据的说法,须弥山北为北俱芦洲、东为东胜神洲、西为西牛贺洲、南为南赡部洲。

    此即一佛之化境!每一世界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谓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为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

    相传此山有八山八海绕其四周,入水八万由旬,出于水上高八万由旬,纵广之量亦同。周围有三十二万由旬。由四宝所成,北面为黄金、东面为白银、南面为琉璃、西面为颇梨。

    而须弥山四方的虚空色,也由这些宝物所反映。七金山与须弥山间的七海,充满八功德水,七金山外隔着碱海有铁围山,碱海中有郁单越、弗婆提、阎浮提、瞿耶尼四大洲,此即所谓的“须弥四洲”。

    在上列诸山中,须弥山及七金山皆为方形,只有铁围山是圆形。以上九山、八海由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