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第1/3页)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途经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几千公里、历时一个多月的行程中,这位伟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边调研视察,一边发表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新观点,后来被统称为“南巡讲话”。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 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总设计师的“南巡讲话”精神迅速地在全国各地传播开来。梁州第二师范学校的校园此时也不平静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成为一种思潮,涤荡着校园的各个角落。

    “下海!下海!”

    学校开始创办第三产业,梁州二师竹席厂应运而生。一部分有才华的年轻教师激情满怀,准备孔雀东南飞,到深圳、广州去追寻自己的人生理想。另一部分教师决定立足岗位,抹开面子和自尊,开展起第二职业。清贫不再是知识分子的天然命运,依靠双手劳动致富奔小康,并不是一件耻辱的事。

    “米线,米线,一块钱一大碗,好吃不贵!”

    “麻辣烫夹馍,够麻够辣,六毛钱一个,物有所值!”

    “新鲜的水蜜桃,五毛一斤,欲购从速,机不可失!”

    晚自习过后,校园大道上摆起各式各样的摊点,一些文质彬彬的教师开始了热情的叫卖。同学们穿插其中,如同进入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夜市。正在长身体的年龄,晚上吃点东西,补充能量,再正常不过了。

    看着白天在讲台上激扬文字的老师们在夜间成了经营者和服务生,同学们刚开始还真有点不适应。买东西时绝对不到给自己代课的老师处购买,总觉得有点难为情。其实这些老师们既然敢摆摊,敢走出第一步,早已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早已将面子置之度外了。此时反倒热情地叫起本班学生的名字,吆喝起自己的生意。既如此,同学们也就没有了羞涩和顾虑,主动地关照起自己老师的生意。

    “袜子,领带,洗发水!香皂,毛巾,卫生纸!绝对品质,绝对低廉的价格,超乎你的想象。”

    三班的翁全海在课余时间也开始当起了卖货郎。他在周末时间到城里批发市场批发一些生活用品,本着低于校园商店同类商品价格,薄利多销的原则,活跃在各个宿舍间。他想,解放思想不仅仅是老师的事,也是我们大家的事情,我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

    一些专业教师则利用自己所学,在学校办起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武术、散打、吉他、钢琴、绘画、书法等各个辅导班像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了。五班的一些同学报名参加了散打班,还有同学报名参加了吉他训练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校园经济“繁荣”,赵弘毅思想上还暂时转不过湾来,他总觉得在一个神圣的校园里,过多地掺杂了金钱的东西,似乎有点不太正常,其实他也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