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十八章 天下稍定(上)

    第一千三十八章 天下稍定(上) (第2/3页)

川地。孤岂会中其奸计!!”

    贾诩听言,眼眸一眯,沉思一阵,遂献计而道。

    “大王不如将计就计,就在河间虚张声势,使诸葛亮以为我军果真进军。待其一动,我等便挥军杀往荆州,荆州必可破也!!”

    曹操听之,踌躇不定,眉头深锁而道。

    “不可。诸葛亮素来狡猾,倘若是诈,该当若何!?何况我军方大败而归,军士毫无战意,不可贸然而举战事。”

    就在此时,坐在旁侧四轮车上的郭嘉,沉声而道。

    “不过在半月前,大王不是听得河东细作来报,关云长暗中拔走镇守河东的五万兵马,前往上庸境界。依我看来,诸葛亮书中所言,却非是诈。”

    曹操听罢,神色一凝,心中夺量一阵,便与郭嘉问道。

    “依奉孝之见,孤该当若何。”

    “可就在河间界首,徐徐调配兵马,伺机而动。同时再派细作,探查荆襄动静。诸葛亮行事素来谨慎,若果有动静。大王大可无虑,举兵攻取河间。”

    郭嘉似乎对诸葛亮甚为了解,曹操听言,亦觉是理,遂依郭嘉之计,向河间界首徐徐增兵。同时又派人探索荆襄动静。约有半月后,曹操听闻诸葛亮果真起兵入川,立即命夏侯渊调配军备、辎重准备进军河间。哪知当夜,曹操号令刚落,骤雨连连,一下就是数日。曹操感染风寒,加之头疾又犯,卧病在床。众官听闻急来看望,进军西北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曹操有病在身,不敢贸然而举,进军河间之事,亦因此耽搁近有一月。待曹操病愈,再欲起军之时,却听流星马来报,文翰忽然从西川撤走,班师回往河东。曹操听报,大悔莫及,无可奈何,长叹一声。

    “时不待孤呐!只恨这头疾并无根治之法,屡屡因其坏事!”

    曹操叹毕,遂命聚于河间界首的兵马尽数撤回。数日后,曹操又聚一众文武于魏王府公厅内议事。曹操坐于高堂,神色沉着,凝声而道。

    “如今文不凡已收军撤回河东,想必大耳贼已尽得西川四十一州。大耳贼得之西川,又有荆襄之地,崛起之势,以难阻矣。当今天下,以曹、文、孙、刘四家势力割据一方,孤之势力虽乃四家之鼎,但所谓树大招风,兼之江东与孤有血海深仇。倘若三家联合齐力与孤相抗,势难挡也。不知诸公可有计策?”

    荀彧听言,起身拜礼,张口禀道。

    “自西北军败走,刘玄德得之西川,诸侯逐鹿中原时代终究落幕。如今,四方鼎立,但有一家先有动静,其余三家必然趁机而动。而昔年四家皆有恶战,耗损极大,皆需休养。依彧之见,我等曹魏却与昔年秦国颇为相似,大王何不效仿之。先与西北文不凡联盟,然后歼灭刘、孙二家,将其各个击破,吞其势力,然后再与西北决一死战,一定江山!!”

    荀彧不愧被誉为王佐之才,当下一计落下,可谓是字字珠玑。贾诩、荀攸、程昱等谋士面面相觑,皆叹计妙。唯有郭嘉却是眉头深锁,出言而道。

    “话虽如此。但文不凡却非泛泛之辈,纵使愿与我曹魏同盟,亦不会袖手旁观,见我曹魏吞并其余两家。”

    郭嘉话音一落,顿时席上众谋臣皆起异色。曹操听言,却是灿然笑起,浑身猝然爆发出一股强大的气势,笑声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