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班

    大姚班 (第1/3页)

    康熙十二年,曹县李家有个剧团,唱戏的时候叫人家摞箱了。摞箱,就是把你这个剧团的东西没收,不让你演了。

    曹县李家跟巨野城角姚家是朋亲,他们找到城角姚楼。姚家十三世里有个姚遂远,那时候是安庆知府,他出面,把没收的东西要了回来。

    李家拿到东西,合计了下,都说:“咱别玩了,没权没势的,玩不了戏班子。”

    李家把东西送给姚家,姚遂远接箱后,又花钱装备了装备,戏班子取名全盛班,也叫大姚班。大姚班从那以后演练起来,姚遂远成了大姚班第一位班主。

    也有的说,接箱的是姚家十七世姚孔硕。姚孔硕是城东乡里长,管巨野四十八个庄,还管城东门防务。

    还有的说,接箱的是姚家十八世姚良才。姚良才是十营统领,专门保护慈禧太后。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慈禧命令他看守颐和园。洋人进北京又烧又抢,把他吓迷瞪了,告老还乡以后办起大姚班。

    后两个说法也就是说说,后面这两个人大概都当过大姚班班主,大姚班的历史三百多年,姚家有过九位班主。

    班主这活儿不好干,你先得把戏批出去,有人请戏,戏班子才不赔钱。要是戏批不出去,你得掏钱养着艺人,供他们吃住。请戏、看戏的啥人都有,有当官的,有有钱的,有小混混,有平民百姓。出去唱戏,你得操心不出乱子,出了乱子你也得想法收拾。

    听俺婆婆说,以前,有的戏班子有女戏子。要是戏唱得好,模样也好,唱着唱着戏,就上来几个人,说把人抬走就抬走了。

    大姚班有姚家撑腰,戏子没谁敢欺负。唱戏的穿戴新,在俺老家那儿说“箱好”。有了这两样,唱戏唱得好的艺人,都愿意到这儿来。以前唱得不大好的,到了大姚班,声音都好听了。大姚班还招了不少孩子,让老艺人教他们学唱戏。

    来巨野的戏班子不少,有唱山东吕剧的,有唱河南豫剧的,还有唱柳子戏和两根弦的。大姚班主要唱山东梆子,也唱两根弦、大平调。大姚班的戏批到哪里,得先把戏折子亮出来,叫人家点戏。戏折子往外一拉一米来长,不用了再合上。

    戏折子也叫戏单。别的戏班子,戏单是红布折叠,外镶金边,两头木板,一丈长,四寸宽,正面写“桃园三结义”,底面写“刘海戏金蟾”。大姚班的戏单不是红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