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七十口

    一家七十口 (第2/2页)

   除了自己家七十口人,纪家还有六个长工,两个放猪的,两个放羊的,两个做饭的。八十二口人吃饭,吃到天热刨栅子的时候,过年蒸的豆包才吃完。

    这几个月,不光吃豆包,还煮苞米子,捞小米饭,吃苞米面大饼子,吃高粱米干饭。那时候东北白面少,过年过节才能吃顿白面饺子,来了贵客烙回白面饼,平常黏豆包就是最好吃的了。

    纪家男人穿的衣服都一样,冬天一样的布料,夏天也一样的布料。闺女和媳妇穿啥,纪家不管。这十一个妯娌一个比一个脚小,多数门当户对,穿衣服靠娘家,也有的织布纺棉,挣钱买自己和闺女的穿戴。

    家里七十口人住十五间草房,上屋五间,东屋五间,西屋五间。五间房的中间都是厨房,支锅,两头四间房住人。哪屋都是对面炕,炕中间放长桌子和凳子吃饭,哥俩住一个屋。

    一九四五年,秀兰五岁,纪家分家。分家以后,纪家各户划的成分都是中农。

    打四平和长春的时候,不知哪里来的那么多兵,从她家门口过,过了三天三夜。打四平打了半个多月,爷爷去四平抬担架,看见死人没数,横躺竖卧的。

    不打仗了,要抗美援朝,哥两个得去一个。秀兰的二哥中等个,长得俊,有精神头。他验上兵了,乐够呛,来领兵的那个人也很喜欢他。

    爷爷不愿意让二哥当兵,愁得总吸烟。要换军装了,爷爷把烙铁烧得通红。二哥正睡觉哩,爷爷掀开被子,嗞啦嗞啦两声,他把二哥的屁股烫烂两处,疼得二哥咬着牙在地上转圈,又疼又气。

    那年二哥十八岁,没能当兵上战场,哭了好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