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穆涛

    我看穆涛 (第1/3页)

    穆涛是属于北方的。灰色城墙边上一座角楼,暗色的金描绘了暗色的蓝,黄昏的时候飞旋着一群蝙蝠,脊吻处是几只昂立的小兽。天色显得深远而空阔。这样的氛围最接近他——低沉,平稳,温暖,看似漫不经心,光芒却无微不至,且一味地随着心性,万千思绪穿过多少朝、多少代,多少年、多少事。这样的精神风度,或是外经封疆燕地、秦城汉都所成,或是内由涵养老庄、浸淫道论所至。故一曰傍日月,挟宇宙,游乎尘垢之外;二曰忘乎物,忘乎天,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三曰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逍遥于天地之间。因此为文,波澜不惊,却往深邃里用力。又长安写意,在心底处雕梁画栋,字字句句透出千年晨钟暮鼓之钝响来。

    一言悟。

    穆涛之文,经纬百态,包容万象。所见标题如《正信》《信变》《从一开始看》《身体里的风气》《信史的沟与壑》《树与碑》《心中贼》《觉悟》《去欲的态度》等,呈现人生的主调,或者它们也正是解锁其门禁、破译其密码的要紧的信息,代表着他对人心世相的印象与态度。而其中,曰历史、曰诗书、曰俗记、曰汉字、曰传统、曰文化、曰智信、曰数字、曰世情……经史春秋、历法农事、道德觉悟、帝王将相、旧砖新墙、文情书画、饮食男女,皆入法眼。又基于这世相百态,谈经论道,笔底求解,心中求真。求解者,凡事追根溯源,舍末求本。求真者,在本质处说话,融之汇之贯之通之,把握规律,言之成理,处之泰然。

    比如,他说:“一前边是零。但零不是没有,是无限数,是未知数,包含的更多。一是根本的数。一的后边跟着无数的数。先生二,再生三,万物是积累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就可以无休止地一路积累下去……一是广大的,一望无际,一应俱全。一也是时刻变化着的,一波三折,一江春水向东流。一言难尽的那个一,是一切,不是万一。”再如,他说:“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话真说到点子上了。虽说人心是肉长的,但这块肉实在博大精微,复杂无比。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比火热,比金贵,比冰凉,比铁硬,比纸薄。”——从一而言万数,从心而言远志,均由根基而始,是对世间万物之本求一个究竟。事实上,这也是世上最艰难的悖论。足见其心之高阔、质之灵性、思之深远。而语风变幻莫测,指东打西,又慧心所至,万变循踪,句句中的。

    再言是。

    所谓是者,实事求是之谓。是规律,是客观,是通达,是透彻。穆涛之文,万象中求规律,求本真。比如,何谓“历史”,他说:“世事全是人干出来的。一个时期里的人,要对这个时期里的行为承担责任,想不承担也不行,推卸不了,这就叫历史。”比如,何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