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者默之成之

    自然者默之成之 (第1/2页)

    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干,天天闲待着,像办公室里的那类小官僚,一杯茶,一叠报纸,一天就从容着过去了。

    无为是不乱为,是哑巴吃饺子,心里头数着呢。好皇帝和差劲的皇帝都挺忙,可能差劲些的更忙,视察那个,接见这个,但好皇帝是忙在点子上。

    其实每位皇帝的一任一朝,都干了些什么,干得怎么样,史书上文件上可以粉饰打扮,可以打马虎眼,但眼亮的老百姓心里是明了的。

    庙里的大和尚也是这样。方丈不一定就是大和尚,并不是当了领导,什么东西都跟着上去了。

    有些文学书里,大书特书某某方丈闭关修行十年二十年,去练自己的独门功夫,这也不妥。

    庙墙塌了,小和尚找尼姑去了,都不知道。大和尚是不疏忽自己的庙的。

    无为两个字里边,有一点很吃紧,就是要明白不可为。明白不可为,是树立自己的敬畏心。

    有些不妥当的事情当时做了,可能是无奈,或迫于形势不得不为,但会别扭一辈子的。

    曾国藩的恩师是穆彰阿。穆彰阿是皇帝的奴才,也有洋奴之垢,但有一点了不起,就是发现了曾国藩。

    曾国藩是经天纬地的大人物,但出身普通,小时候天资也不过人,基本上笨小孩一个。

    23岁中秀才,接下来两次会试不第,28岁举贡生,穆彰阿是那一年的主考,他欣赏曾国藩的应试作文,向道光皇帝举荐,由殿试三甲42名被道光爷简拔列为朝考一等第二名,赐同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那件成为曾国藩心病的事就是第一次

    “披皇恩”时发生的。道光听了穆彰阿的举荐后,传旨召见他,曾国藩在一间房子里跪候了大半晚上,但等来的是取消召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