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与观念

    立场与观念 (第2/3页)

成社会不稳定乃至动乱的根本因素,“揭竿而起”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没有了活路和出路。

    农本思想和田园经济是以前的核心价值观。

    有一个老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以前的中国人,无论贵贱,人生理想就是这两件事,读书和耕田。当朝重臣求隐,叫“告老还乡”。一个将军赫赫战功之后,要“解甲归田”。如今观念变了,将军或部长退休,国家给退休金,不给土地。如今,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人均有份,除了超生的。如果一种东西是平分的,这种东西的内在魔力就会下降,直至消失。从大趋势上讲,今天的“农民”是职业了,农民一词的内涵发生着变化,只是这变化还有待于被清晰化,被认识。“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以及农村户籍改革,是**在应变。

    土地观念发生了变化,以前的诗或文章,写田园乐、炊烟情,是写“主旋律”,是呈现那时的核心价值。游子一词是针对故土说的,游子思乡也是“主旋律”的一种。但今天的作家再这么写,就叫落伍,或叫不合时宜。

    贾平凹的写作,以土地和农民为主要观测目标。他瞄准的正是中国土地上正在发生着的一系列根本变化。《浮躁》写于1988年,之后他连续写出了《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高老庄》《怀念狼》《秦腔》《高兴》。《浮躁》是站在农民立场上的,这是这部小说的局限之一,但也是那个时期里中国作家共有的局限。那时候流行“代言”这个词,作家是“代言人”,写农业题材,是为农民代言,写工业题材、军事题材、教育题材,是为不同的行业代言,也就是说,小说的题材不同,作家的立场也不同。如今的时代讲“发言人”,代言人和发言人,一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