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

    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 (第3/3页)

    权的,大抵是免除杂役。

    不得不说,大明定鼎天下七十年,即便其中有靖难之战,但是靖难之战破坏的,也就是北直隶,山东,到南京这一线而已。

    对于大部分地方的百姓来说,七十年太平,已经很富庶了。

    虽然国家的财力,而今有些困难,但是民间却是有粮食的。

    “南方向朝廷缴纳一千石。北方向朝廷缴纳五百石,即可获得官府赠于义民称号。”

    朱祁镇微微皱眉,说道:“这一件事情,先放一放吧。先紧急从南方向北方转运粮食,看旱情发展如何?如果能下雨再好不过,如果不能下雨,再提此事不迟。”

    朱祁镇话虽然如此说,但是他心中却十分不情愿开这个口子。

    倒不是朱祁镇不舍得一个小小荣誉,而是朱祁镇觉得这是国家信用的损失。而且大明的根基是什么?

    这一点在太祖皇帝时期就已经确定了,那就是广大自耕农。

    太祖皇帝被人说成残暴也好,滥杀也好,但是他在政策上始终向自耕农倾斜。这一点从来没有变过。

    但是如果这策略能实行的话。

    得到义民称号的人是什么人?

    决计不是自耕农。而是地主阶层。甚至可能更多是所谓豪强。

    这是对现在朝廷秩序的破坏,甚至这些人与读书人阶层是高度重合的。朱祁镇对文官高速崛起,已经有了很高的警惕,自然不愿意做出这样的倾斜的举动。

    当然了,有时候明知道不好。形式所逼,该做也是要做的。、

    只是这是最后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会做的。朱祁镇只能留一个话头。

    朱祁镇与王直聊了不少财政上的问题,这才放王直回去。

    他只觉头疼之极,问道:“王大伴。”

    身边小太监说道:“王公公,此刻在司礼监。”

    朱祁镇这才想起来,王振已经不在身边伺候了,心中一时间有一点不太习惯。

    因为王振太知道朱祁镇了,在很多生活细节上,让朱祁镇根本不用操心,就比如皇帝所穿的衣服。

    宫中规矩,却是让皇帝按照二十四气节来更换衣服,什么时候穿什么材质的衣服,都是有固定的。

    但是这样的事情,朱祁镇很烦,但是王振都在安排的妥妥当当,朱祁镇自己都不觉得身上衣服有更换的。

    但是新来的太监就不行了,还要拿这些事情来烦他。

    朱祁镇固然知道,这太监不敢不问,因为宫中一点小错误,就能要他们一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