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

    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 (第2/3页)

间留在哪里的人,不过是一些船工而已,没有多少钱的,而今却能拿出来三万石,这已经是一个小县一年的赋税了。

    朱祁镇心中感叹:“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看来我这个南天王日子也不好过啊。”

    汉商的急剧膨胀,极大的挤压了本地商人与阿拉伯商人之间的利润。

    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觉。

    似乎西方人没有道南海的时候,东西方的贸易是存在的,不,这种贸易一直存在,不过是在阿拉伯商人手中。

    如此一来,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就非常大。

    施家与南洋霸主满者伯夷之间的大大小小摩擦与战斗已经好多次了。

    而今大明内部很多地方开海的风声传出来了。

    但是怎么开海,对施家影响很大,其实施家最希望保持现状的。因为如此一来,与大明直接贸易的权力,足够让支撑施家的战争经费。不要看新安海关几年来,关税挣了好几百万两之多,但是朱祁镇感肯定施家获利决计在这个数目之上。

    只是施家在南洋各方面都要用钱,恐怕结余不了多少。

    朱祁镇心中暗道:“朕记着这个人情了。将来必有回报。”他粗粗看过名单,说道:“如此说来,也不足两百万石,剩下的粮食却是从什么地方而来的。”

    李时勉说道:“此事却要谢谢保定侯了,保定侯一战定麓川,震动天南,安南的态度大为改变。似乎是担心朝廷问罪,愿意以三百文一石,卖给朝廷一百万石粮食。王翱见此也就放心了,又从各地征收粮食一百多万石。再加上臣从民间购买,总共有四百万石粮食。”

    安南一年三熟,也是一个粮食产区。

    安南向大明出售粮食,其中的政治态度,朱祁镇自然很明白。

    安南是以这个姿态,缓解与大明因为边境问题的紧张形态。

    当然了,安南在黄宽这一件事情上,是决计不会松口的,这代表着安南朝廷的政治正确,如果远人来投奔,安南不敢接纳的话。

    安南朝廷的权威就会受到质疑。

    所以,他宁可在其他方面放低姿态。在黄宽一事上,也不做妥协。

    当然了,这也是他看准了大明其实也不想与安南大战,最少也不愿意为了区区二十几个村子,与安南再打一场几十万人的大战。

    “此事暂且记下来。”朱祁镇心中暗道:“钦州的事情,还没完。”朱祁镇暂且不理会一点边境纠纷,说道:“海关的银两够吗?”

    李时勉说道:“这一点,臣要请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