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

    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 (第2/3页)

   程建设上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他们几个看过于谦的方案,商议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吴中对朱祁镇说道:“陛下,于大人的方案,自然是可行的。只是------”

    朱祁镇说道:“只是什么?”

    吴中说道:“耗资巨大。”

    朱祁镇说道:“有多巨大?”

    吴中说道:“臣一时间也计算不清楚。臣仅仅计算,滹沱河,滏阳河,拒马河,易水河,漳河,卫河,清水河,子牙河等大河的堤坝,就远远超出千里,甚至在两千里三千里之多。”

    “而且各地地质不一样,所耗损也不一样,有些地方必须加固。有些地方夯土就行。这还不算三个湖的清淤围堤工程。天津下游的支渠与疏浚工程,这都是要耗资巨大的。”

    朱祁镇说道:“多少钱粮?总要有一个估计吧。”

    吴中说道:“臣以为,不在修建长城与营造北京之下。”

    吴中此言一出,大殿之中很多太监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太宗皇帝将国库耗光,才加固九边,修建北京城。但是这九边修建工程与北京城大工,从永乐年间,延续到了正统年间,即便到了而今,还没有完全结束。

    如果细细看长城的建设时间,就会发现,最少辽东长城乃是在正统年间修建的。

    所以不用他们对整个五河三湖治理方案估计,只需两者对比就行了。

    如果真要衡量的话,那就是大明十年到二十年的国力。

    当然了这如果成功了,北京的粮食困境一下子就解除了。但是任何事情都失败的可能,如果花了这么多钱,砸到了水利上,却失败了。

    朱祁镇的权威也会有很大的动摇。

    一时间连朱祁镇也被吓住了。

    首先他意思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太皇太后虽然为他攒了不知道多少钱,但是二千多万两银子,对这一项大工程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

    做与不做。

    朱祁镇立即做出了决断。

    那就是做,一定要做。

    趁着这一次大灾,将流民全部安置在工地之上,修建好水利之后,就地安置,该多设一个县就多设一个县。

    而今的河北还不是后世那么人口密集,反而是地广人稀。甚至有很多养马的草场,足够耕种。

    正好迁移人口,充实京畿。

    夯实北京的根基,这自然是要做的。

    但是该怎么做,却是要想办法。

    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将一起开工,自然要有轻重缓急,有时间表。更更重要的是,这数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