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

    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 (第2/3页)

子,他当时没有感觉,之后发现有些不对了。

    因为下面居然有一批大臣上奏,就说起北方大旱之事,频频高举修水利以救天灾口号。

    朱祁镇刚刚开始以为,他的政策赢得了下面百官的支持。但是他高兴之余做了一个统计,就觉得不对了。

    上奏的人有北方人,有南方人,但是与直隶切实相关的河北人却不多。

    因为以曹鼐为首的河北官员,本来就不是太多的。而且在治水之上,曹鼐与于谦联手。皇帝做事之前,想到的是用人,而于谦与曹鼐不知道吗?

    所以,真正铁杆支持治水的臣子,大部分都在河北工地上了。

    毕竟治水事关重大,如果有谁暗中弄出什么事情来,不管曹鼐与于谦都得不了什么好处。

    而且总体来说,不管是于谦还是曹鼐,他们的资历都很浅,这样的声势,他们两个人纵然联手,也未必能搞得出来。

    朱祁镇虽然没有让锦衣卫监控文武大臣,连他们吃什么喝什么都记录下来,但是大部分大臣之见的正常交往会面,朱祁镇这边还是有记录的。

    当然了,之前说过,锦衣卫不是万能的,北京城也太大了。如果这些大臣想弄一些小手段,朱祁镇也未必能监控的了。

    但是有一件事情,朱祁镇却非常肯定,那就是于谦是没有功夫参与其中的。

    于谦一离京,就带着人穿梭在各个工地之上,几乎是事必躬亲,体察民情。与京城之间的联系很少。

    排除这些人之后,朱祁镇的目标就很少了。

    杨溥这两个字,自然又闯入朱祁镇的心中。

    但是杨溥想做什么。朱祁镇一时间也想不明白。

    杨溥无非是窥视首辅之位,但是杨士奇在内阁的地位稳固,朱祁镇怎么也不觉得杨溥撼动不了。

    只是,这一阵虚虚实实的妖风。却让朱祁镇明显感受到了,朝廷效率下降了。

    很多事情之前,并没有什么幺蛾子。但是同样的情况,就有不少下面的意见递上来,甚至六科言官也封驳了好几道圣旨。

    朱祁镇刚刚感觉新奇。

    因为明朝皇帝的圣旨并不是至高无上的,文官有正当理由封驳圣旨。就是有内阁草拟,用过印的正规圣旨,也是要冒政治风险的。

    唯一不冒政治风险的,就是六科给事中,他们就是做这个事情的。

    但是在朱祁镇的印象之中,六科给事中是很老实的。他登基以来,凡是内阁草拟的圣旨,从来没有封驳过。

    这风声不对。

    朱祁镇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