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

    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 (第2/3页)

既然于谦保了张经。基于对于谦的信任,朱祁镇自然还是要顶于谦的。

    只是如此一来,就不大好办了。

    面对不少言官的风言风语。

    朱祁镇只好召见杨溥,曹鼐。王直。专门对关于于谦的种种问题,做一个解决。

    首先说的就是张经滹沱河之事。

    朱祁镇对两人说道:“张经这个人的履历,朕也看过,是一个能臣,既然如此,用生不如用熟,于谦看人,朕还是信的过的。”

    杨溥说道:“陛下英明,臣回去之后,就晓谕群臣,让群臣知道陛下之心胸。”

    朱祁镇见杨溥这么好说话。心中倒是松了一口气。

    只是他却不知道如此老奸巨猾之辈,他想搞一个人,从来是很有耐心的。今日皇帝发话,将言官压下去,对于谦是好事吗?

    不是。只能让很多官员对于谦的积怨越来越深。

    杨溥知道,不管是朝廷,还是陛下,而今都是离不开于谦的。但是总有能离开的时候。

    杨溥现在要做的就是捧着,一直捧得,捧到有一天,于谦大功在在身,但是百官却群情激奋。

    让朱祁镇做一个选择。

    到时候,朱祁镇也未必能保得住于谦。

    杨溥慈眉善目下面的算计,或许只有杨士奇能够察觉。

    朱祁镇反而觉得杨溥以大局为重,杨溥与于谦之间的关系尴尬,朱祁镇是知道的,他也没有为他们调解的意思,因为并不需要。

    下面人有一点不和,对朱祁镇来说,并非太差的事情。

    朱祁镇随即说道:“漕运总督武兴弹劾于谦,说于谦肆意泄洪,冲垮运河,导致而今运河不能通行。这一件事情该如何处置?”

    这一种事情并非第一件了。

    可以说从河北治水以来,治水工程与运河系统之间的矛盾就没有少过。

    武兴也算是大明老将,太皇太后信得过的人。他也是识大体,很多下冲突,他都压下来了,最少没有闹到漕运总兵官与直隶巡抚之间的互怼。

    毕竟是皇帝一手推进工程。反对于谦,就是和皇帝闹矛盾。但是武兴也是没有办法了。

    如果仔细看明代的运河的话,就会发现运河都完美的绕过了湖泊,并不是直接通过湖泊北上,而是要在挨着湖泊修建一道河道。

    并非单单是三角淀这里。在山东好些湖泊都是这样的。

    这就是保河济运总原则的体现。

    为什么不直接通过湖泊,首先都是湖泊,未必是适合的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